![民国34年-38年民生图像打包下载[JPG]](https://www.xiquwo.com/1pic/v_img/1658822081.jpg)
定制服务项目
教程
下载地址
标准精选资源,请登录后升级体验会员查看,点击登录
新人必看关于下载:
①用户注册后,升级为体验会员即可下载标准精选资源。
②体验会员长期有效,可免费下载本站大部分资源(除精品资源外)。
③精品付费资源普通/体验会员可支付戏票下载,每个资源只需支付一次,终身随时下载。
④升级包年/终身会员,可免费随时下载站内所有资源,无需另外支付戏票。
LIFE(生活杂志)从民国34年到38年拍摄的照片,包括了期间的战争,民国风景,民国重大事件,民国人文。内容已经按时间,地点,类型分好文件夹,每张图片均有说明(图片名)。
总目录
1945年 衡阳
1945年 上海 日本
1945年 云南昆明
1945年 重庆
1945年10月 香港1945年10月 重庆
1945年11月 北平 蒋介石和宋美龄
1945年11月 上海
1945年11月 上海犹太人
1945年11月 重庆
1945年12月 汉口
1945年12月 上海
1945年12月 天津
1945年1月 缅甸
1945年1月 印度
1945年3月 云南省
1945年8月 重庆
1945年8月,广西桂林
1945年9月 香港
1945年9月 重庆
1945年其他地区
1946年 巴黎
1946年 北平
1946年 北平 建筑古迹
1946年 本溪
1946年 抚顺
1946年 河南郑县 黄河花园口决堤处
1946年 鸬鹚捕鱼的渔夫
1946年 南京 蒋介石
1946年 其他地区
1946年 青岛
1946年 瑞士日内瓦
1946年 上海
1946年 上海 白俄苏联
1946年 上海 中药铺
1946年 上海云南南路346弄大烟馆
1946年 四川
1946年 中国青岛
1946年—1947 国民大会制宪会议
1946年2月 北平市溜冰老人
1946年2月 华北
1946年3月 沈阳
1946年4月,张家口
1946年5月 衡阳
1946年5月 华北
1946年5月 南满
1946年5月 沈阳
1946年7月10日 示威游行
1946年春节 张家口
1947年 北满战场
1947年 北平
1947年 北平—天津 军调处
1947年 大连
1947年 美国华盛顿
1947年 蒙古
1947年 其他地区
1947年 青海
1947年 山西太原
1947年 陕西
1947年 陕西临潼
1947年 上海
1947年 上海 陈纳德与陈香梅
1947年 上海 影星李丽华
1947年 沈阳
1947年 香港
1947年1月,南京
1948年 澳门
1948年 北平
1948年 定居上海的欧洲人
1948年 荷兰阿姆斯特丹
1948年 华北
1948年 满洲
1948年 美国华盛顿
1948年 南京—上海 第一届国民大会
1948年 其他地区
1948年 青岛
1948年 上海
1948年 上海苏浙边区游击纵队
1948年 沈阳
1948年 香港
1948年11月 齐白石。
1948年11月 上海火车站
1948年11月 上海逃难人群
1948年11月 太原
1948年11月 徐州
1948年12月 蚌埠
1948年12月 南京
1948年1月31日 舞潮事件
1949年 广州
1949年 基隆港
1949年 其他地区
1949年 上海
1949年 台北
1949年 台湾
1949年2月 南京
1949年3月 香港
其他
1945年 上海 日本
1945年11月,上海。三个中国男孩看着这辆抛锚的卡车,车上满载着一群日军,他们的目的地是中华民国政府为他们圈定的临时军营,然后所有这些人都将被遣送回国。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大批日军在码头等待遣返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等待遣返的日本侨民儿童茫然坐在一堆衣物上,现在他已是古稀老人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等待中华民国政府人员检查的日本侨民一脸焦虑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负责遣返工作的中华民国女性工作人员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日本军人在等待遣返前就餐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日本侨民被集中到一所学校,他们的地铺打在教室内,男女混杂居住,不久都将被遣返回国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日本侨民等待被中华民国政府例行检查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日本侨民乐滋滋地登上遣返船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日本人被集中到一所学校内,他们拥挤在一起,即将被遣返回国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日本人被脱下外套和衣裤接受中华民国军人的检查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日本人在抛售商品,从和服到肥皂到人偶玩具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日军百无聊赖地躺在临时军营的稻草铺上等着被遣返,中国政府严禁他们擅自外出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日军被限制在他们的军营内不得外出,他们都将被遣返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一个穿中山装的日本侨民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一个茫然的日本侨民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一个日本女侨民被脱下裤袋接受中国负责遣返的工作人员检查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一个日本人低着头出售小商品,里面还有一间和服商店,不是每一个日本人都被遣返,一些自清朝就定居上海的日本侨民获得了民国居留权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一户等待被遣返的日本家庭,女人怀有身孕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已经缴械的日军被限制在指定地点,他们正在搭建木制框架的军营,里面是稻草铺,不久他们都将被遣返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已经缴械的日军在临时军营内玩棒球,不久他们都将被遣返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中华民国负责遣返的女性工作人员认真细致地检查日本军眷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中华民国政府工作人员打开一个日本人携带的书籍看里面是否暗藏着机密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中华民国政府工作人员检查日本侨民携带的物品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中华民国政府工作人员拉掉日本人的裤袋进行检查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中华民国政府工作人员为遣返的日本侨民磅秤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中华民国政府工作人员训斥日本人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中华民国政府工作人员一丝不苟地检查日本侨民携带的物品 1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中华民国政府工作人员一丝不苟地检查日本侨民携带的物品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黄浦江面,日本军民拥挤在遣返船甲板上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市,等待被遣返的日本侨民。
1945年12月,中国上海。大批日本人被驱逐出境,他们站在遣返船的甲板上,都来自中国各地。
1945年12月,中国上海。大批日本人被驱逐出境,他们正走在遣返船的舷梯上,有美军士兵在维护秩序。
1945年 云南昆明
1945年,原文是印度,不过可以确定是在中国境内。盟军首航滇缅公路车队进入一个城市(这是哪里?)
1945年,中国(可能是云南)。这位士兵在玉米地旁边的石灰岩上休息,他穿着草鞋,扎着绑腿。
1945年,中国。这是当年国军典型的夏季装备,他们穿着草鞋,扎着绑腿。
1945年1月(上一张是4月4日,准确时间待查),云南昆明。市民欢呼盟军卡车车队的到来,这次是滇缅公路的首航,从印度到中国将盟国的设备和物资运输来帮助在中国的抗日斗争。
1945年1月,云南昆明。昆明城万人空巷,市民拥挤在街道上欢呼盟军卡车车队和吉普车的到来,这次是滇缅公路的首航。
1945年3月,云南昆明。二战中中国军人伤亡惨重,急需培训补充大量的军官,这是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五分校的课堂上,中华民国军官们正在专心致志听课,这位在记录笔记的是陆军上尉Chao Han-Sheng 。
1945年3月,云南昆明。二战中中国军人伤亡惨重,急需培训补充大量的军官,这是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五分校的课堂上,中华民国军官们正在专心致志听课,这位在记录笔记的是陆军少校Liu Pai Chin 。
1945年3月,云南昆明。二战中中国军人伤亡惨重,急需培训补充大量的军官,这是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五分校的课堂上,中华民国军官们正在专心致志听课,这位在记录笔记的是陆军少校Pang Tso Shi。
1945年3月,云南昆明。二战中中国军人伤亡惨重,急需培训补充大量的军官,这是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五分校的课堂上,中华民国军官们正在专心致志听课,这位在记录笔记的是陆军少校Shen Chi-Jui 。
1945年3月,云南昆明。二战中中国军人伤亡惨重,急需培训补充大量的军官,这是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五分校的课堂上,中华民国军官们正在专心致志听课,这位在记录笔记的是陆军少校Shen Chi-Jui。
1945年3月,云南昆明。二战中中国军人伤亡惨重,急需培训补充大量的军官,这是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五分校的课堂上,中华民国军官们正在专心致志听课,这位在记录笔记的是陆军少校Wu Shao-Su。
1945年3月,云南昆明。美军军官Henry C. Dozier Jr. (中) 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五分校向中国军官学员讲授军用地图,这时中美联军正奋战在缅甸并给予日军以重创。
1945年3月,云南昆明。这是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五分校的课间十分钟休息时间,中华民国军官们正在认为讨论,从左至右是陆军中尉Hu Chuan Chung、Yang Tin Shu、Lo Lai。
1945年3月,云南昆明。这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五分校的毕业典礼上,负责培训的美军代表上校Elbert W. Martin先生接受中国学员赠送的礼物。
1945年3月,云南昆明。这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五分校的美军教官办公室,这两位是上校Edward S. Sirois (左) 和Elbert W. Martin (右) 。
1945年3月,云南昆明。这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五分校的训练。陆军少将 Lu Hui Chuan正在演练使用指南针定位,以便炮兵的能精准定位目标。
1945年3月,云南昆明。这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五分校的训练场地上,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先生与美军军官一同视察,他面前的中国军官都是这个学校的学员,短期培训后他们都将开赴抗日前线。
1945年3月26日,中国Annan(原文如此,查询这个地点现在很多人考证是贵州省晴隆县境内)。这是一张很著名的照片,当天美国陆军补给车车队正在攀爬著名的21个急转弯(中国人成为“二十四道拐”),这是二战时期闻名全球的滇缅公路向重庆方向延伸的一段,与之齐名的还有驼峰航线,这条供应线保障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
1945年4月4日,云南昆明。金马坊前昆明各界群众欢迎第一次从陆路滇缅公路运输物资进入中国的盟军车队。
19DB58~1
1945年 衡阳
1945年11月,湖南衡阳,一个14岁的战争孤儿,他只有一副碗筷和身上仅有的衣服,赤脚。
1945年12月,湖南衡阳。村民正穿过原来市区的主街道,现在只有几处残垣断壁,这是在二战中被法西斯完全毁灭的城市之一,它必须完全重建。
1945年12月,湖南衡阳。二战结束不久前这座城市发生了中华民国政府军与日军的大战,战争使得这座城市满目疮痍。人们穿过的街道已经被彻底摧毁,这些房屋是由于空袭和随后的大火而毁灭的。
1945年12月,湖南衡阳。空中俯瞰这座因战争已经荒废的城市。
1945年12月,湖南衡阳。乡村一处干枯的水稻田,这座城市在被彻底摧毁后又遭遇大旱。
1945年12月,湖南衡阳。这座城市的建筑物已经彻底摧毁,沦为一片废墟,在这里发生的中日双方拉锯战中泥土都被烧焦了。
1945年 重庆
1945年,中国重庆,参与国共和谈的三方代表,蒋介石、美国驻华大使Patrick Hurley、毛泽东
1945年,中国重庆,参与国共和谈的三方代表,美国驻华大使Patrick Hurley、蒋介石、毛泽东
1945年,中国重庆,蒋介石、毛泽东
1945年,中国重庆,蒋介石和毛泽东
1945年,中国重庆,毛泽东
1945年,中国重庆,漂亮的女职员
1945年,重庆,参加国共和谈的中共党魁毛泽东
1945年10月,中国重庆,抗战胜利后的首次国庆宴会,蒋介石和宋美龄伉俪欢迎赴宴的美军军官。
1945年8月,中国重庆,售卖香烟的摊贩,看见有美国的“camel”、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红双喜”,还有个美女头像的神马牌子。
1945年10月 重庆
1945年10月,中国重庆,蒋夫人宋美龄女士和中印缅战区总司令(山寨国某大学正教授认为是“常凯申:)”视察美空军驻华第十四航空队总部驻地(时驻重庆),陈纳德将军手下的飞虎队勇士们列队向这位统帅致敬
1945年10月,中国重庆,美空军驻华第十四航空队总部驻地(时驻重庆),蒋夫人宋美龄女士代表中印缅战区统帅蒋介石先生向飞虎队发表演说,她操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得到雷鸣般的掌声
1945年10月,中国重庆,美空军驻华第十四航空队总部驻地(时驻重庆),蒋夫人宋美龄女士赠送一枚非常珍贵的中国古代钱币给飞虎队纪念,士兵Donald Painter代表飞虎队接受了这份礼物
1945年10月,中国重庆,美空军驻华第十四航空队总部驻地(时驻重庆),中印缅战区统帅与Charles B. Stone将军握手
1945年10月,中国重庆,一大袋钱被装上黄包车,这时日本已经投降,中国是战胜国
1945年10月,重庆。访华的天主教?教区枢密主教Francis J. Spellman先生和当地教会的修女们参观教会开办的医院,最右边那位不知是不是当时的重庆教区主教?当时重庆有60余座天主教堂。
1945年10月,重庆。美军记者Palmer Hoyt III 抱着他的女友Barbara Stephens上岸,围观的中国人发出善意的微笑。
1945年10月,重庆。美军随军记者Palmer Hoyt III (左)和刚从美国赶来的他的女友Barbara Stephens在古老的中国官道上散步,旁边的中国小孩好奇地盯着他俩也浑然不知。
1945年10月,重庆。美军随军记者Palmer Hoyt III 和他性感的女友Barbara Stephens在郊外的玉米地里,这是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
1945年10月,重庆。一位中国戏剧女演员教Palmer Hoyt III 和他的女友Barbara Stephens如何用鞭子表演骑马,当时中美两国人民亲如一家。
1945年10月 香港
1945年10月,香港。庆祝同盟国胜利及投降,英国军舰在维多利亚湾鸣响21发礼炮。
1945年10月,香港。日军军官(?)在投降书上签字。
1945年10月,香港。日军军官(?)在投降书上签字。上一张是海军代表,这一张是陆军代表。
1945年10月,香港。日军驻港指挥官(?)向英军代表(?)交出军刀投降。
1945年10月,香港。英国皇家海军和皇家海军陆战队卫队列队走向总督府,这年,英国恢复了对香港的殖民统治。
1945年10月,香港。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英国皇家海军排队、特种部队成员和澳洲参战部队列队在总督府门前庆祝同盟国胜利和日本正式投降。
1945年10月,香港。英国与中华民国代表共同出席日本投降仪式,这是在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后英国代表Harcourt将军(右三)讲话,他旁边的是中华民国代表(右四,这是谁?)
1945年11月 上海
1945年11月,上海。LIFE记者见到这些坚持很久的自由法兰西地下抵抗运动的秘密成员,他们一直生活在中国为祖国光复提供情报。
1945年11月,上海。按政府要求士兵撤除日占时期设立的铁丝网和路障,以保障市民示威游行的权利。
1945年11月,上海。按政府要求士兵撤除日占时期设立的铁丝网和路障,以保障市民示威游行的权利。1
1945年11月,上海。城市鸟瞰,黄浦江中是一艘美国舰艇,这座庞大的城市沿着黄浦江左岸铺开直到长江。
1945年11月,上海。从美军军舰的探照灯光看黄浦江之夜色,这是个迷人的城市。
1945年11月,上海。当地颜料商人在南京路树立的庆祝二战胜利的拱门,上面是一个英文代表胜利的大写的“V“字。
1945年11月,上海。二战后蒋介石地位如日中天,这是南京路和Yu Ya Ching路交界处的大新公司树立的巨幅蒋介石画像及“蒋主席万岁”的标语。
1945年11月,上海。二战后中国百废待兴,这是一处建筑工地,背景是酒店和其他一些大厦。虞洽卿路
1945年11月,上海。刚刚进城的难民坐在已经打烊的汇丰银行大门口,这里将是他们暂时栖身之所。
1945年11月,上海。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废墟,日占时期这里的木地板已经开裂,不过里面的游泳池还保持完好。
1945年11月,上海。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外景,日占时期这里已经被废弃,现在周围一片荒草。
1945年11月,上海。国际大饭店门口的美国军用卡车,这批美军官兵准备入住这间酒店。
1945年11月,上海。黄包车比赛优胜者戴上市民敬献的鲜花。
1945年11月,上海。黄包车拉力大赛开始了,街头万人空巷,参与者不乏外国人士。
1945年11月,上海。黄浦江中游弋的美军舰队。
1945年11月,上海。街头炒汇者,他的身后写着当天的美元、银洋的比价,这座城市是当时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
1945年11月,上海。两个白人男子在上海国际俱乐部喝酒,这里有闻名全球的100英尺长的酒吧,其柜台采用的是价格昂贵的高档柚木。
1945年11月,上海。两个美军水兵坐在新式的脚蹬三轮车上,这种交通工具已经开始取代过去的人力黄包车,他们的战友在旁边准备为他们照相。
1945年11月,上海。满满一卡车的欧陆难民,二战期间中华民国是极少数承诺接纳犹太人难民的国家之一,战后难民问题亟待解决。
1945年11月,上海。美军军人经过上海市市长题写的胜利门奠基纪念的石碑,这条街过去属于英租界,以前叫爱德华七世大道,二战后中华民国政府收回了除了香港以外的所有的租界,并去殖民地化将爱德华七世大道改名为中正路,“中正”是蒋介石先生的另外一个中文名字。
1945年11月,上海。美军空军基地。
1945年11月,上海。美军云集在美国红十字会开办的军人俱乐部,这座建筑二战以前是浸礼会基督教女青年会的办公室。
1945年11月,上海。南京路口正在指挥交通的锡克人警察,这些锡克人从清朝开埠以来来到中国已经有上百年时间,他们在上海还建有锡克教寺庙。
1945年11月,上海。南京路上当时还有有轨电车,远处是庆祝抗战胜利的拱门。
1945年11月,上海。鸟瞰美军空军基地。
1945年11月,上海。漂亮的美军驻上海部队军花。
1945年11月,上海。人群拥挤在”华泰银号“门口,这家银行正在进行外币兑换,可能开出的比价比其他银行更有利可图。
1945年11月,上海。沙逊大楼全体房客悬挂的有蒋中正头像的庆祝抗战胜利的招牌,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万岁”、“最高领袖万岁”以及中美英苏四大战胜国的国旗。
1945年11月,上海。失学的学生示威游行要求当局尽快复校开课。
1945年11月,上海。时任美军第七舰队的司令官Thomas C. Kinkaid将军。
1945年11月,上海。时任上海市长的钱大钧;民国时期国民党八大金刚之一。
1945年11月,上海。驶进黄浦江面的美国军舰,近处是中国渔民的舢板。
1945年11月,上海。驶进黄浦江面的美国军舰,周围是中国渔民的帆船及舢板。
1945年11月,上海。市政府的一次例行周会,背景悬挂的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的画像以及中华民国国旗、中国国民党党旗。
1945年11月,上海。苏州河汇入黄浦江一带,苏州河得名于其源头是临近上海的中国另一座著名的古城苏州。
1945年11月,上海。苏州河畔的苏联领事馆,这个红色帝国当时是中共的支持者,正准备将中国东北原满洲国划入它的势力范围。
1945年11月,上海。为庆祝抗战胜利由市民组织的黄包车拉力大赛的参赛选手们。
1945年11月,上海。围观比赛的市民。
1945年11月,上海。扬子江中的美军战列舰,罗斯福时期美国确有意捍卫中华民国。
1945年11月,上海。一对中国军人在这家被政府强行关闭的银行门口架起轻机枪。
1945年11月,上海。一个难民家庭祖孙三代一跪在街上乞讨,他们的请求书写在纸上,但人行道上的过客并没有任何人搭理这家人。
1945年11月,上海。一个锡克人交通警察(俗称”红头阿三“)无奈地望着两个捣蛋的美国水兵,这两个家伙在帮着瞎指挥,后面的牌子上写着”工部局警务处警告不可向右转弯“。
1945年11月,上海。一个小男孩坐在路边卖糖果,他身后一个时髦的青年人手里握着一叠钱。
1945年11月,上海。一个中国男子在触摸汇丰银行门口的石狮子,据说这样可以带来财运。汇丰银行是为了向从事对华贸易的公司提供融资和结算服务而于1864年在香港建立的。1865年开始营业,同年在上海设立第一家分行,而后在天津、北京、汉口、重庆等地设立分支机构。 汇丰银行在中华民国时期的业务主要有国际汇兑、发行纸币、存贷款业务、经办和举放对中国政府的外债、经理中国的关盐税业务等。
1945年11月,上海。这个美国人本身是上海居民,在日本占领时期他被日军抓进劳改营,他常年穿着围裙,这条围裙上在他获释后签满了劳改营里面英美难友的名字。
1945年11月,上海。这家叫”华泰银号“的私人银行门口人头撺动,业务繁忙。
1945年11月,上海。这座高大的建筑物叫百老汇大厦,是当时这座远东名城的一家最大的公寓酒店,它位于苏州河畔。
1945年11月,上海。政府与社会各界游行欢迎盟军舰队,一面旗帜用英文写着童子军上海分部,另一面是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游行队伍拿着美利坚合众国及中华民国国旗。
1945年11月,上海。中国化学工业社和五洲固本皂药厂设立的庆祝抗战胜利的拱门,上面用英文写着VICTORY,远处是蒋介石的头像及”民国万岁“、”蒋委员长万岁“的中文。
1945年11月,上海。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他代表中华民国政府接受日本投降,亲手接过日本递交的投降书。
1945年11月,上海。中国人聚集在国际大饭店门口准备围观美军。
1945年11月,上海。中华民国教育部部长朱家骅
1945年11月,上海市。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在街头树立的纪念抗战胜利的牌坊,头上的肖像是蒋介石总司令。
1945年11月,上海外滩。这是远东最繁华的城市,在外滩一带沿途是一家挨着一家的银行、酒店、商厦,它是中国的纽约,穿过城市中心的是黄浦江。
1945年11月,上海外滩。这是远东最繁华的城市,在外滩一带沿途是一家挨着一家的银行、酒店、商厦,它是中国的纽约。
1945年11月 上海犹太人
1945年,中国上海,留在中国的犹太人聚居区内店铺一家挨着一家
1945年10月,中国,黄包车上的美国男女与围观的儿童。
1945年11月,上海。卖挂锁的中国小贩与卖旧衣物的犹太人一起。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定居的两家犹太人。左边是一家的两个小孩;右边是一家获得地方政府颁发行医执照的犹太医生开办的诊所,有两辆自行车靠在他的诊所门口方便出诊。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联合国难民营为儿童开设的临时医院。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两个犹太妇女在一家犹太妇女摊位前选购商品,他们都选择定居。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选择回欧洲的难民在人行道上兜售衣物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一对犹太夫妇在Seward路寓所门口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一个定居的犹太男子站在他的店铺门口,这是一家当时沪上有名的高档照相机专卖店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一位现役军人在政府指定的露天市场购物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一位选择留在中国的欧洲难民工匠在Seward路他的工作室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犹太人开的商铺。二战时期为躲避希特勒的残杀而逃亡到中国的数万犹太难民大多选择居留在上海,抗战胜利后他们许多选择留下来。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在一个露天市场内,许多日本人正在抛售廉价商品,因为他们即将被遣返回国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Seward路犹太区,一个犹太男子试着用中国蒲扇生火,他得用这个小铁桶做的简易炉子做饭。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Seward路犹太区,犹太妇女试着用中国蒲扇生火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虹口犹太区,一个高大壮硕的犹太厨娘正在生煤炭火,一大群犹太男子在围观,等着她做饭。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虹口犹太区,一个犹太妇女正在晾晒被褥,他们很多人已经将上海当做自己的家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虹口犹太区。一个男子正在小巷口查看西文指路牌,他旁边是一个中国小姑娘和坐在婴儿车内的一个可爱的犹太儿童。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虹口犹太区。一个中国男子正在走过一处犹太人聚居区的弄堂口,门柱上满是西文广告和指路牌。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南京西路,车水马龙。墙面上有“庆祝中华民国万寿”字样,刚过“双十节”不久。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市,搬运联合国难民署的救济物资。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市,黄浦江上的客轮,他们准备出发去美国,当时中美是同盟国,互免签证。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市,联合国难民署的救济物资正源源不断地送来。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市,联合国难民营救济物资仓库。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市,弄堂里洗澡的小男孩,现在已经是古稀老人了,不胜唏嘘。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市,一个苦力正在搬运联合国难民署提供的战后救援食品。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市,一位日本人在他的摊位上兜售日本人偶玩具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市,犹太难民指着他的被查封的店铺抗议,地方政府因为他不交税而贴了封条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市,犹太女人在出售瓷器,后面是一家理发店,店名用的是英文。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市,犹太人聚居区和他们的店铺。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市,在联合国难民署驻沪办事处大院里的两个战争孤儿。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市虹口区,两个犹太人在为欧洲犹太人设立的难民营,这间屋内住满了16个犹太人。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市虹口区,一个7岁大的犹太孤儿,他的双亲在战争中死于日本人对上海的一次空袭。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犹太区,一个中国妇女正在走过人行道,街面上全是犹太人的商铺鳞次栉比。
1945年11月2日,中国上海市,国父孙中山先生铜像奠基纪念。
1945年11月 北平 蒋介石和宋美龄
1945年11月,中国北平市,蒋介石和宋美龄伉俪游览碧云寺罗汉堂
1945年11月,中国北平市,蒋介石和宋美龄伉俪在碧云寺
1945年11月,中国北平市,蒋介石为新入伍的国军海军陆战队士兵佩戴胸章
1945年11月,中国北平市,蒋介石在碧云寺 1
1945年11月,中国北平市,蒋介石在碧云寺 2
1945年11月,中国北平市,蒋介石在碧云寺
1945年11月,中国北平市,蒋介石在庆祝抗战八年光复北平各界欢迎会上致答谢词
1945年11月,中国北平市,蒋介石在他的专机C-47“美龄号”机舱门口向欢送他的北平各界人士挥手致谢
1945年11月,中国北平市,抗战八年后光复河山,蒋介石和宋美龄伉俪向安葬于西山碧云寺的国父孙中山先生衣冠冢鞠躬
1945年11月,中国北平市碧云寺,蒋夫人宋美龄女士
1945年11月,中国北平市碧云寺,蒋夫人宋美龄女士与美军将军合影
1945年11月 重庆
1945年11月(原文是11月,估计是8月),扬子江边的重庆岸边。两个锯匠,其中一个包着当时四川人常见的头帕。
1945年11月,扬子江边的重庆外城一角。阳光照射在堡坎上,拥挤的房屋和悠闲的行人。
1945年11月,扬子江边的重庆外城一角。这座城市的建筑当时大多采用泥石结构,或者是竹篱茅舍,很少用砖。
1945年11月,这是重庆起飞的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上,这家最大的航空公司是当时中华民国国营公司。
1945年11月,重庆(原文是重庆,疑似广州)。一辆汽车抛锚在一个古老的中国建筑边,这是一个牌坊,上面的中文写着“广府十四属节孝牌坊”。
1945年11月,重庆,扬子江边“下半城”全景图。重庆地处长江上游,河中的岛屿叫“珊瑚坝”,是二战时期的机场,洪水来临的时候它经常被淹没,也包括建筑“下半城”的许多房屋。
1945年11月,重庆,阴雨天。围墙内是一家当时较好的公共酒店。
1945年11月,重庆。工作人员抬着军队的设备和物资,它们将从重庆发往上海。
1945年11月,重庆。广东人开的私营中美军装厂。
1945年11月,重庆。蒋介石、宋美龄伉俪在南山官邸会客厅接见LIFE记者,蒋身后是美国总统罗斯福赠送给他的亲笔签名照。
1945年11月,重庆。蒋介石、宋美龄伉俪在南山官邸会客厅接见LIFE记者。
1945年11月,重庆。军统首领戴笠将军,二战中他的名字令日本人和汉奸胆寒。
1945年11月,重庆。看电影是当时青年人的时尚,有许多人守在唯一大戏院门口等待进场,也有坐黄包车赶来的,今日放映的是时髦戏《自君别后》。
1945年11月,重庆。苦力正在帮盟军搬运物资,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当时重庆的街景,背后的店铺依次是新民报社、新华水电行、一品毛笔文具店及大陆牌电灯的广告。
1945年11月,重庆。满载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工作人员的中国航空公司专机正在扬子江河中的岛屿珊瑚坝机场起飞,他们将飞往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南京和上海。
1945年11月,重庆。美军包租了这家名叫“嘉陵宾馆”的酒店住宿及办公。
1945年11月,重庆。士兵在交通要道上站岗,他身后这座城门修筑于中国的明朝时期,已经有数百年历史,叫“忠孝门”。
1945年11月,重庆。市民从这道城门进入市区。
1945年11月,重庆。香港人开的时装店,在二战中数百万中国各地难民涌入这座城市,它是中国的战时首都。
1945年11月,重庆。扬子江水道是中国最繁忙的内河航道,这条“民本”趸船上显示它的航线从起点重庆一直延伸到数百英里外的中下游汉口和上海两个中国大城市。
1945年11月,重庆。一大群难民和他们的家人等在难民营里准备返乡,二战中很多人逃难来到重庆,他们一直一无所有,靠中华民国政府集中安置苟且偷生。
1945年11月,重庆。一个准备返乡的外省女人正焦急地等待她的丈夫,她所有的东西都找苦力运上了船。
1945年11月,重庆。一户人家,他们有两个孩子并且请了两个女仆,背后他们的家是当时常见的草房。
1945年11月,重庆。一家小商店,出售手工制作的一些工具。
1945年11月,重庆。一名中华民国政府工作人员Tan Chuen-yu和他的太太正在打点行囊准备随政府还都南京。
1945年11月,重庆。因为乘客过多导致内河运力紧张,许多亟不可待返乡的外省人冒险乘坐这种舢板一样的木船回家,不过这些船都安装了蒸汽机。
1945年11月,重庆。拥挤的公共汽车。
1945年11月,重庆。在LIFE摄影记者Jack Wilkes的住处俯瞰嘉陵江沿岸,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它里程碑式地记录了中国人反法西斯战争的辉煌胜利,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
1945年11月,重庆。战争已经结束,二战期间逃难到重庆的外省人开始陆续返回故乡,他们携带行李乘坐上黄包车,然后去最汽车站和轮船码头
1945年11月,重庆。这个小女孩走在古老的官道上,它是过去中国某个朝代的皇帝指令修筑的。
1945年11月,重庆。这家用英文做店名的商店不是重庆人开的,它的店主是广东人,二战时期迁徙到重庆的。
1945年11月,重庆。这是码头边一处陡峭的道路,人们上岸后讲沿着这段石梯走进个城市中心。
1945年11月,重庆。这是一家随处可见的四川餐馆,他们将腌制好的猪肉挂在房梁上以便耐久储藏,他们的小厨房就摆在路边上,前面那个穿中国传统服装的是厨师。
1945年11月,重庆。这是一种中国最古老的交通工具,他被认为是轿子的前身(当地人称呼为“滑竿”)。
1945年11月,重庆。这条小巷子就是共产党驻重庆办事处的总部所在地,因为它过于偏僻,有很多记者兜了几大圈子也找不到它。
1945年11月,重庆。这位男子采用独特的交通方式—骑驴从下半城到上半城。
1945年11月,重庆。这些物资将航行到南京,中华民国即将还都南京。
1945年11月,重庆。这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建筑物曾经是一所教会学校,二战时期它是中国的行政枢纽—中华民国行政院所在地。
1945年11月,重庆。中华民国一个政府部门的办公大楼,它的墙面用泥土裱糊,窗子上用的四川产的篱笆。
1945年11月,重庆。中央大学校园一隅,这所大学是民国时期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高校之一。
1945年11月,重庆市区的一条小街。这里可能是油漆一条街,有国光漆店、协和漆店等,后面还有一个较大的丹凤银楼,当然这些都是私营的。
1945年11月,重庆市区繁华的街景。这些房屋大多是用当时青石修筑的,外墙糊上泥土,这种建筑非常坚固,即使是二战时日本多次大轰炸也没能毁坏它们。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建国银行(私营?)主楼和一家叫银耳大王的干鲜店。
1945年12月 上海
1945年12月,上海。联合国驻沪办事处官员与中国代表在视察日占区后正在协商救济计划。
1945年12月,上海。由于缺乏原材料和棉花,这家大型纺织厂被迫停工。
1945年12月,上海。这里是上海郊外原来的一个繁华的市镇,战前它是一个铁路和公路经过的交通中心,现在沦为一片废墟,日军对中华民国的侵略是掠夺和摧残。
1945年12月 天津
1945年12月,天津。抗战胜利后中华民国百废待兴,这家羊毛厂虽然保存完整,但因为缺乏原材料,在这个最大的车间内所有的机器和主轴都被迫闲置。
1945年12月,天津。联合国与中华民国政府官员北上这个中国大城市,会见市政府领导人,他们正在讨论这个城市重建在二战中被日军空袭破坏的火车站、汽车站、市政府、电话局和邮务总局以及南开大学等等机构,这些建筑物是在抗战初期被毁坏的,在1937年7月29日中国军队宋哲元部经历了10多个小时的浴血奋战,因寡不敌众不得不撤离。八年以后,中华民国国军光复天津。
1945年12月,天津。原国立南开大学图书馆遗址,除了还能看见当年的奠基石外它现在是一片瓦砾。国立南开大学是当年中华民国政府军抗战的指挥中心。
1945年12月 汉口
1945年,汉口。成片的房屋都是废墟,它们是在二战中被日军空袭摧毁的。与伦敦大空战齐名的武汉大空战发生在1937~1938年。尽管当时中国空军的飞机性能和数量远远不敌日本,但年轻的中国空军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汉口是这次空战的中心城市,它现在急需重建。
1945年,汉口。城市平民在战后回到自己的家园,它们在废墟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简陋的房屋中生活并开办商店。
1945年12月,汉口。抗战八年后历尽千辛返回了故乡,市民在废墟上建立起简陋的房屋和商店,新的生活即将开始,我们能看见女主人脸上洋溢的微笑。
1945年12月,汉口。联合国官员从空中视察这座中华民国第四大城市,中国中部的商业和交通中心现在是一片废墟。
1945年12月,汉口。陆续返乡的儿童聚集在以前的家园门口,这是因为学校教育还没有恢复,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
1945年12月,汉口。扬子江面泛滥的洪水的鸟瞰图,汉口周围数百平方英里的土地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这里出产高价值的大米和鱼类,但由于在日本占领时期扬子江堤防缺乏维护,造成洪水泛滥,这些低洼地区的水稻田已经不复存在。
1945年12月,汉口。扬子江面泛滥的洪水的鸟瞰图,汉口周围数百平方英里的土地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这里出产高价值的大米和鱼类,但由于在日本占领时期扬子江堤防缺乏维护,造成洪水泛滥,这些低洼地区的水稻田已经不复存在。1
1945年12月,汉口。英国领事馆内部,在二战中它被彻底炸毁。
1945年12月,汉口。在战争中被炸毁的原英国领事馆遗址。
1945年12月,汉口。这栋办公大楼(原汉口市政厅?)已经变成废墟,它是二战时期中华民国撤离时自己摧毁的,不给日本占领军留下任何有用的公用建筑物是当时的政策,也叫“焦土政策”,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状况下中华民国赢得了这场战争。
1945年1月 印度
1945年1月,印度(原文,也有缅甸的可能)。盟军滇缅公路首航车队在参观一尊精美的佛像。
1945年1月,印度(原文如此,莫非是华侨儿童?)。中国小孩兴奋地坐上中国远征军的吉普车,挥舞着中华民国国旗。
1945年1月,印度(原文如此?)。在中缅边界附近,美军军官与中国军官会见。这张照片正中间就是飞虎队老大陈纳德将军。照片还有两个疑问,一个是代表中方握手的这位是谁?第二个为什么注释地点是印度?
1945年1月,印度。飞虎队陈纳德将军(Claire L. Chennault)在演讲。
1945年1月,印度。盟军司令Lewis A. Pick将军与中国远征军司令孙立人将军紧紧握手,这位二战名将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 在缅甸仁安羌一战赢得了国际声誉。他的部队营救了英军并和美军并肩作战,打通中缅公路中声誉鹊起,被欧美军事家称作“东方隆美尔”,是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
1945年1月,印度东北部。盟军卡车车队刚刚装载援华物资在印度境内行进,这是跨越一条河流建成后不久的一座浮桥。
1945年1月,印度东北部。中国远征军驻印度部队正行进在一处被毁坏的小乘佛教寺庙群附近,等待反攻缅甸,在之前他们因为英勇打击侵略缅甸的日军和营救英军赢得了盟友的尊敬。
1945年1月,印度东北部。中国远征军驻印军总司令孙立人将军和其他中国军官正准备视察部队,英国军官陪同。
1945年1月 缅甸
1945年1月,缅甸。美国陆军军用卡车车队正在穿过萨尔温江大桥,这是滇缅公路在缅甸境内最重要的大桥,这条公路保障了二战后期对中国的物资供应,它从英属印度的东北部源源不断地向中国大后方进行支援。
1945年1月,缅甸。盟军首航滇缅公路途中,这是之前中国人在山间修筑的防御工事,用于对抗日本侵略者。
1945年1月,缅甸北部。盟军卡车车队沿着蜿蜒的缅甸北部群山在滇缅公路缅甸境内行进,这次是建成后不久第一次向中国运输物资,因为装运物资的起点是印度,也称中印公路(英美盟国称为Ledo Road),这年滇缅公路改称史迪威公路
1945年1月,缅甸北部。盟军卡车车队正在通过Bailey大桥。
1945年1月,缅甸密支那。盟军首航滇缅公路车队在刚设立的一处简陋的加油站加油。
1945年1月,缅甸密支那。盟军首航滇缅公路车队中的中国士兵何一名美军黑人士兵一起在卡车上附上美国及中华民国国旗,为这次运输护航。
1945年1月,缅甸密支那。盟军首航滇缅公路途中在路边休整,盟军与中国驾驶员在亲切交谈,可以清晰地看到卡车顶上的重机枪。
1945年1月,缅甸密支那。蜿蜒在缅北群山之中的滇缅公路。
1945年1月,缅甸密支那。为盟军首航滇缅公路车队护航的美国重机枪手正在清理重机枪,一个当地居民正在帮助他擦拭。
1945年1月,缅甸密支那。一位盟军士兵与一名中国远征军士兵正在指路牌下交谈。
1945年3月 云南省
1945年3月,云南省,美军军官军事会议,后面的中文是“副总教官及教官室”以及意大利地图,欧洲战况同样牵动援华美军。
1945年3月,云南省,中国远征军军官的伙食。
1945年3月,云南省,中国远征军军官讲习课堂。
1945年3月,云南省,中国远征军炮兵。
1945年3月,云南省,中国远征军炮兵训练,他们使用的主火炮是75毫米榴弹炮。
1945年3月,云南省,中国远征军士兵使用的枪械。
1945年3月,云南省,中美联军在训练使用新型军事望远镜。
1945年3月,中国远征军在机场。
1945年3月,中国云南,美军与中国远征军。
1945年8月 重庆
1945年8月,重庆。街头小贩出售美国产的香烟、肥皂、口香糖、鞋等物品,这期间日本刚刚投降,百废待兴,通货膨胀也比较严重
1945年8月,重庆。美军基地内,刚刚领到薪水的三位农村妇女
1945年8月,重庆。美军基地内,一大群苦力排队等着发饷
1945年8月,重庆。商店内的两个男职员。
1945年8月,重庆。通货膨胀比较严重,这位美国大兵用小额中国货币点烟。
1945年8月,重庆。一家钟表店内,这个美国大兵准备买个闹钟
1945年8月,广西桂林
1945年~3
1945年8月,广西桂林。二战中中华民国国军主力部队消耗殆尽,这是在中国娃娃兵,他正坐下来休息一下,望着摄影机镜头发呆。桂林这座城市不久前遭到日军毁灭性的攻击,当地守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死伤惨重。
1945年8月,广西桂林。一位中华民国国军伙夫。
1945年8月,广西桂林。一位中华民国青年国军步兵,他穿着草鞋,枪放在背上的行囊中,他正疾步走向桂林,那里的日军将向中华民国缴械投降。
1945年8月,广西桂林。一位中华民国青年国军步兵,他穿着草鞋,枪扛在肩上,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那里的日军将向中华民国缴械投降。
1945年8月,广西桂林。衣衫褴褛的中华民国国军先头部队进入市区,背景是已经毁坏的广西银行总行,在残存的立柱上当地人民用毛笔书写“欢迎最先光复桂林的二九军一六九师突击大队”。
1945年8月,广西桂林。这个小孩是中华民国国军的一名马夫,他只有10多岁,正在给骡子调整牠背上的担子。
1945年8月,广西桂林。这位中华民国国军正在自己动手编织草鞋,这时桂林已经光复。
1945年8月,广西桂林。中国士兵穿草鞋和使用骡子来运输,他打伞的原因是天气炎热引发的皮肤病。
1945年8月,广西桂林。中华民国国军步兵穿着草鞋进入这座城市,不久前这些广西籍军人与日军在这里血拼,现在他们收复了城市,但这条主街道两旁到处是被毁坏的房屋。
1945年8月,广西桂林。中华民国国军步兵穿着草鞋在城郊,正准备进入这座城市。
1945年8月,广西桂林。中华民国国军步兵穿着草鞋坐在路边等待军需
1945年8月,广西桂林。中华民国国军步兵在漓江畔的一个渡口,他们的交通工具是木船,正准备光复桂林。
1945年9月 重庆
1945年9月,重庆。蒋介石身着戎装在中央电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5年9月3日,重庆。参加胜利日游行的中华民国政府军人,抗战中他们牺牲数百万人才赢得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1945年9月3日,重庆。日本人正式向中国人投降,领到中国抗战八年最终取得胜利的中印缅战区总司令蒋介石先生身着戎装步出官邸,重庆人民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向他致意。
1945年9月3日,重庆。日本人正式向中国人投降,驻华美军参加胜利日大游行,重庆人民列队、舞龙向这些帮助中国人的真正盟友致敬,这天,每一家商店自发悬挂中华民国国旗青天白日旗。
1945年9月3日,重庆。胜利日的蒋介石发出会心的微笑,这位中国的精神领袖率领军民抗击日本法西斯最终获胜,一洗中国近代百年之耻,中华民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及与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平起平坐的常任主席国。
1945年9月3日,重庆。胜利日欢庆晚宴上,蒋介石亲自向中共首领毛泽东敬酒,毛则高呼蒋介石万岁。
1945年9月3日,重庆。胜利日狂欢的海洋。
1945年9月3日,重庆。中国人民高举同盟国领袖的头像庆祝胜利日。
1945年9月3日,重庆。中国人民向LIFE摄影记者Jack Wilkes翘起大拇指问好,当时中美两国亲如一家。
1945年9月3日,重庆。中印缅战区总司令蒋介石与参加胜利日茶话会的驻华大使、盟国友人,(左三) Sir Horace Seymour先生和夫人、(右三) Apollon A. Petrov先生和夫人以及(右二) General Patrick J. Hurley先生。
1945年9月 香港
1945年,香港,一名英籍男子站在渡轮码头向外张望,这年,英国人恢复了这个殖民地
1945年,香港,英舰“约克公爵”号停泊在维多利亚湾,一些中国商贩向他们兜售商品
1945年,香港Peak俱乐部,二战中这座建筑物被日本炸弹炸毁
1945年,香港鲤鱼门渔人码头,林立的中国帆船及舢板
1945年9月,香港,船民向英舰“约克公爵”号兜售商品
1945年9月,香港,二战中被炸毁的印度锡克人寺庙
1945年9月,香港,留影的穿旗袍的中国美女,远处背景是何东夫人纪念堂,这里是香港大学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为女生宿舍。
1945年9月,香港,浅水湾
1945年9月,香港,水手们列队向英舰“约克公爵”号致敬,这年英国恢复了对这个殖民地的统治
1945年9月,香港,一名英国上将视察赤柱监狱,许多英美战俘二战期间被日军关押在这里
1945年9月,香港,一片荒芜的跑马地
1945年9月,香港,雨天。少妇背着婴儿穿过皇后大道闹市区。
1945年9月,香港,远眺跑马地,这时赌马尚未恢复
1945年9月,香港,在一座山顶上日军为二战阵亡战士建立的纪念碑
1945年9月,香港,这所原来的医院门口一片荒草
1945年9月,香港,中国美女和孩子在何东夫人纪念堂之晓觉园,这里是香港大学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为女生宿舍。
1945年9月,香港。从陡峭的Shing Hoag街看航行在维多利亚湾的约克公爵号英舰及远处新界地区的群山。
1945年9月,香港。从一处拱门看香港汇丰银行大楼。
1945年9月,香港。皇后大道上的行人。
1945年9月,香港。皇后大道上的行人和车辆。
1945年9月,香港。几个中年的中国女性将一辆装满袋大米车拉动。
1945年9月,香港。街头。
1945年9月,香港。街头鲜花店。
1945年9月,香港。两个中国小女孩和街上的小贩。
1945年9月,香港。印度裔坐在邮局(原文?)门口,背后是日占时期的日本人搞的株式会社协同组香港支店的牌子。
1945年9月,香港。拥挤的人群。
1945年9月,香港。在一栋大楼门口等客的黄包车夫们。
1945年9月,香港。在英国人聚居区卖英文报纸的两个中国女人。
1945年9月,香港。这个漂亮的中国女人在售卖传统的纸扎灯笼和风筝,上面有绘制的中华民国国徽。
1945年9月,香港。这个中国人坐在自家甘冈买的崭新的摩托车上读着当天的中文报纸。
1945年9月,香港大学大礼堂内景,还能看到日本人占领时期对这座建筑物的破坏 1
1945年9月,香港大学大礼堂内景,还能看到日本人占领时期对这座建筑物的破坏
1945年9月,香港大学校门,还能看到日本人占领时期对这所著名大学的破坏
1945年9月,香港皇后大道。卖鱼干的中国小姑娘。
1945年9月,香港皇后大道。一栋中国人聚居的楼房。
1945年9月,香港皇后大道。这是当地中国商人集中的一条街,街面上的人在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易。
1945年9月,香港皇后大道。正在进黑市汇兑的两个中国人。
1945年其他地区
1945年11月,广西柳州,在战争中失去左腿的中国姑娘。
1945年11月,美国华盛顿。新任驻华大使George C. Marshall 将军(右) 与前来送别的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魏道明先生握手道别,他即将启程前往中国。
1945年11月,乡村妇女和孩子们徒步赶赴光复后的城市,那里有联合国难民署提供的战后援助,可以得到按人头定额供给的大米。
1945年11月,中国,二战中印缅战区司令蒋介石向参战中美将军授勋。 1
1945年11月,中国,二战中印缅战区司令蒋介石向参战中美将军授勋。
1945年11月,中国,乡村农民徒步涌向光复后的城市。
1945年12月,中国。难民如潮般涌入城市(这是哪里?),他们在临近水源的地方建立简陋的茅草屋,与背景的富人居住的别墅行成了鲜明的对比。
1945年12月,中国。这是一家大型纺织厂,中华民国工业在战前已经开始腾飞,二战中许多任务厂辗转内迁到西部地区,日占时期留在东部的工厂仍然继续生产。
1945年1月,中国海。美军地狱攻击性轰炸机环绕在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空,正准备切断日军补给线。
1945年6月,美国旧金山。出席联合国筹备会议的中华民国代表顾维钧正在就中小国家权利话题与美国代表Arthur Vandenberg 辩论,他将代表中华民国参加《联合国宪章》的起草工作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其后任中华民国政府驻联合国代表。
1945年8月27日,陕西省延安县,美国驻华大使Patrick Hurley和参赞I.V. Yeaton 造访中共总部,游说毛泽东参加国共和谈,在坐的有国民党方面代表(张治中?)和共产党三巨头的另外两位朱德、周恩来
1946年 上海
1946年5月 上海外滩与苏州河交界处,确切地说是在苏州河上,是在外白渡桥与四川路桥的中间
1946年 上海 中药铺
1946年,上海。葆大参号的店员在用中医专用的秤。
1946年,上海。街头药贩子悬挂的虎皮以表明他的虎骨是正宗的,虎骨在中医理论认为可以治疗风湿病。
1946年,上海。名中医Chen Chu和他自制的虎骨追风酒、文王百子酒,背景是药王孙思邈的画像及上海滩大亨黄金荣赠送的对联。
1946年,上海。名中医Chen Chu在位病人包扎麝香虎骨膏,他的药铺里面有一只活老虎。
1946年,上海。药师Kai Kou-Shao周围的一些动物标本和一只活鸭子,按中医理论所有这些都有某种治疗的意义。
1946年,上海。这家上海较大的老字号中药铺,中国顾客和柜台上忙碌的中药铺和抓药的师傅。
玻璃罐装着昂贵的极品人参
海狗鞭,用于与生育和性有关的病症。
烘干的蛤蚧和蛇皮用于入药。
鹿角和鹿胎,用于增加性功能和保养皮肤。
名贵中药人参,地道的人参药材产自满洲地区。
双头龟,中医认为龟甲碾成粉末可以治疗一些疾病。
银针
珍珠粉,分每两五万元和每两二十万元两个档次。
1946年 上海 白俄苏联
1946年,上海。白俄少女Tamara Melnifoff 在她的美术工作室内,她是一位肖像画家。
1946年,上海。定居上海的俄罗斯人在卧室休息。
1946年,上海。两位在美军基地上班的上海白俄少女。
1946年,上海。苏俄革命时期来到上海的白俄贵族少女在名贵时装店选购高档礼服,这些富有的俄罗斯人在上海过着上流的生活,根本不打算回到苏联。
1946年,上海。苏俄革命时期来到上海的白俄贵族住宅,这两个第二代白俄贵族少女站在私家车前,这些富有的俄罗斯人在上海过着上流的生活,根本不打算回到苏联。
1946年,上海。苏俄革命时期来到上海的白俄贵族住宅内,这个富二代白俄贵族少女Ettie穿着中国丝绸服装躺在她家的高档床上,读者时尚杂志Esquire,她面前是支名贵的波斯猫和时髦的电话,这些富有的俄罗斯人在上海过着上流的生活,根本不打算回到苏联。
1946年,上海。同样是俄罗斯人,驻上海的苏联派驻人员与白俄贵族则判若两人,这是红色俄罗斯人Nadia Oseroff女士,她一脸严肃地站在斯大林画像和苏联国旗下,穿得一丝不苟。
1946年,上海。这位苏俄革命时期来到上海的白俄贵族准备去美国度假,她穿着名贵的皮草坐在人力车上。
1946年,上海。驻上海的俄罗斯人在苏联领事馆内等待领取护照。
1946年,上海。驻上海的苏联派驻人员红色俄罗斯人Nadia Oseroff 从苏联驻沪领事馆官员手中接过一份文件。
1946年 上海云南南路346弄大烟馆
1946年,是汉口。鸦片烟客走出鸦片馆所在的小巷,右边立柱上有“春兰区十八联保”等字样和许多手写的店招。
1946年,中国(具体的城市应该是后面“庆余里”所在的城市)。男子正在准备进入一家鸦片馆。
1946年,中国。鸦片馆里面的卧具、烟具,正在配制鸦片烟。
1946年,中国。鸦片馆里面的烟具,正在烧制鸦片烟。
1946年,中国。鸦片馆女老板和鸦片烟客,正在缴费。
1946年,中国。鸦片烟枪。
1946年 中国青岛
1946年1月9日,中国青岛。美军水兵Joseph Isham正在登陆艇上教中华民国海军水兵。
1946年 其他地区
1946年,中国。LIFE记者经过的一处中国乡村典型人家,在中国乡村的交通要道贩卖当地特产是个不错的活计,这家人在出售自家种植的水果、花生和萝卜,背景是典型的砖瓦房。
1946年,中国。乡村农民学会了骑自行车。
1946年5月,中国。战争已经结束大半年,满目疮痍的中华民国城乡各地急需重建,这是乡村的一处在建桥梁。
1946年 北平
1946年,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办公楼门口,美方代表Raymond R. Tourtillot。这座楼二战前是协和医院,它是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20世纪20年代建造的大型综合医院,设备先进,是中华民国最著名的医院。其建筑宏大典雅,属中西结合的风格。日本侵华战争期间,该医院被华北日军司令部改为日军总指挥部办公大楼。日本投降后未及改为医院,由军事调处执行部借用作为总部办公楼。
1946年,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国军代表团交通处长张六师乘坐吉普车前往办公室。
1946年,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国军代表团交通处长张六师和他的办公室。
1946年,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国军代表团交通处长张六师与美军代表Robert Drake 中校合影。
1946年,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美方代表Colonel 上校在机场与前来迎接的中华民国代表国共双方合影。
1946年,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美方代表Frank J. Culley上校, 他怀中的小狗叫“鸽子”,意思是和平。
1946年,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美方代表Henry Byroade将军,他是美军最年轻的将军。
1946年,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美方代表Raymond R. Tourtillot上校。
1946年,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美方代表Robert Drake 中校。
1946年,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三方人员在机场交谈,居中的是Yao Bui Shih (可能是共军代表饶漱石?)
1946年5月,北平机场。国共双方前来迎接军事调处执行部美方代表Raymond R. Tourtillot,这是他与共产党代表(左,谁?)握手。
1946年5月,北平市。“菩萨” 车夫乐滋滋地和美国女士交谈,他现在是她的导游,讲述这个白鹤嘴里衔着钱(?)的故事,原文或许有误,中国传统道教故事有白鹤衔书。
1946年5月,北平市。北平市第一招待所门口,这是黄包车车夫们在喝大碗茶。
1946年5月,北平市。古老的皇城下等客的黄包车车夫们。
1946年5月,北平市。街道边等客的黄包车车夫们。
1946年5月,北平市。生活惬意的“菩萨” 车夫,他的笑容也感染了LIFE记者。
1946年5月,北平市。四合院门口的合影。
1946年5月,北平市。四合院门口一个穿着传统中国服装,戴着瓜皮帽的市民。
1946年5月,北平市。四合院内的中国功夫,两个汉子正在比划比划。
1946年5月,北平市。四合院内嬉戏的儿童。
1946年5月,北平市。一户北平普通人家的典型居所四合院,爷孙俩都穿着中国传统服装,戴着瓜皮帽。
1946年5月,北平市。一家照相馆内,每一张照片都用相框装裱,又见“菩萨” 车夫。
1946年5月,北平市。这个长得像一尊菩萨的黄包车车夫今天接到一单好生意,这位女士是美国红十字会驻北平办事处职员,她包下这辆干净整洁的黄包车一天,今天是休息日,她将去参观所有古老的京城名胜古迹和购物。
1946年5月,北平市。这个长得像一尊菩萨的黄包车车夫在北平的一处古迹休息,包车的美国女士在游览,他则和LIFE摄影记者攀谈起来,他说着他自己的故事。
1946年5月,北平市。这个长得像一尊菩萨的黄包车车夫正在和美国乘客讲价。
1946年5月,北平市。这个长得像一尊菩萨的黄包车车夫正在用美国产的高档清洁剂擦拭他的黄包车,这辆车是他自己购置的。
1946年5月,北平市。这个长得像一尊菩萨的黄包车车夫正坐在窗口,俨然一尊佛。
1946年5月,北平市。这个长得像一尊菩萨的黄包车车夫坐在自己的车上,累了一天,现在拉车的人是他的舅子。
1946年 北平 建筑古迹
1946年,北平。75英尺高的菩萨。
1946年,北平。Great Western Heaven Temple?寺,已经毁坏的楼阁
1946年,北平。Hsi Chin (西直门?)城楼。
1946年,北平。Wan Shan Tien (这是个神马神仙?)
1946年,北平。Wan Shan Tien庙里各路神仙。
1946年,北平。yellow temple(黄寺。达赖和班禅的行宫,塔是乾隆时期的)内建于明代的宝塔。
1946年,北平。白云寺道士 1
1946年,北平。白云寺道士
1946年,北平。白云寺道士。
1946年,北平。碧云寺创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其金刚宝座塔建于明代,共八座,这是其中一座。
1946年,北平。从太和门看紫禁城。
1946年,北平。大钟寺。
1946年,北平。东岳庙,惩罚坏人。
1946年,北平。东岳庙内,文臣武将。
1946年,北平。东岳庙内,显示一个做坏事的人受到扯下肠子的惩罚。]
1946年,北平。鼓楼上的鼓。
1946年,北平。欢喜佛。
1946年,北平。皇城Tuan suen (这又是那座门?)门。
1946年,北平。跨越北海链接白塔寺的桥The Centipe de Bridge (永安桥)
1946年,北平。喇嘛
1946年,北平。喇嘛教妙应塔,俗称白塔。
1946年,北平。雷公庙。
1946年,北平。连绵不断的城墙。始创于元代,建成于明代,沿用于清代至民国,经历了七个世纪之久,城墙周长60里,墙基宽24米,墙高8米,全部为板筑的夯土墙。现古城墙已不见踪影。
1946年,北平。龙王庙。
1946年,北平。龙王庙。1
1946年,北平。马可波罗桥(中文叫卢沟桥),建于十二世纪,桥栏杆上雕刻有许多精美的石狮子。
1946年,北平。马可波罗桥桥头的大理石立柱和碑刻,它被认为是北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
1946年,北平。弥勒佛。
1946年,北平。妙应寺,俗称白塔寺,始建于元代,原名「大圣寿万安寺」,寺内的白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
1946年,北平。妙应塔建在北海中一个岛屿上。
1946年,北平。前门大街。
1946年,北平。圣约瑟夫天主教堂
1946年,北平。太和门前的马路和桥。
1946年,北平。天坛。
1946年,北平。天坛。1
1946年,北平。天坛回音壁。
1946年,北平。天坛祈年殿。
1946年,北平。卧佛寺。
1946年,北平。五塔寺。
1946年,北平。新华门。
1946年,北平。玉泉山大理石塔基上的佛像。
1946年,北平。玉泉山大理石塔基上的佛像。1
1946年,北平。玉泉山华藏塔和玉峰塔。
1946年,北平。玉泉山琉璃塔。
1946年,北平。玉泉山妙高塔。
1946年,北平。紫禁城的午门
1946年,北平。紫禁城神武门,宫城之北门。
1946年 南京 蒋介石
1946年,南京。蒋介石官邸憩庐,茶具。
1946年,南京。蒋介石官邸憩庐,读报。
1946年,南京。蒋介石官邸憩庐,会客厅墙上悬挂的香港油画。
1946年,南京。蒋介石官邸憩庐,与美军将军Adrian Carton De Wiart (右) 和美国驻华大使Odlum (左) 会晤品茶。
1946年,南京。蒋介石官邸憩庐,与宋子文在书房合影,背景是古老的中国篆字书法。
1946年,南京。蒋介石在官邸憩庐书房看书,背景是中国花鸟画。
1946年6月,南京。蒋介石的官邸憩庐,读报的蒋介石。
1946年6月,南京。蒋介石的官邸憩庐,蒋介石肖像。
1946年6月,南京。蒋介石的官邸憩庐,蒋介石与宋子文。
1946年6月,南京。蒋介石的官邸憩庐,美军将军Adrian Carton De Wiart (右)和大使馆Odlum(左)。
1946年6月,南京。蒋介石的官邸憩庐,他收藏的瓷器。
1946年6月,南京。蒋介石的官邸憩庐,他自己的画像。
1946年6月,南京。蒋介石的官邸憩庐,写字的蒋介石。
1946年6月,南京。蒋介石的官邸憩庐,一位香港画家赠送的油画,迫于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蒋介石无法收回香港,这是他心中的痛。
1946年6月,南京。蒋介石在他的官邸憩庐书房。
1946年6月,南京。这是还都南京后的蒋介石官邸-----“憩庐”,岗哨。
1946年6月,南京。这是还都南京后的蒋介石官邸-----“憩庐”,卫兵。
1946年6月,南京。这是还都南京后的蒋介石官邸-----“憩庐”。
1946年6月,南京。这是还都南京后的蒋介石官邸-----“憩庐”内,蒋介石、宋美龄伉俪。
1946年6月,南京。这是还都南京后的蒋介石官邸-----“憩庐”内,他的侍从武官上校Shen Chang-Luan (左), Peter Lee (中), W. T. Wu (右二) and 中校 K. C. Shah (右)及私人医生 Lee Wei-Kuo (左二)。
1946年 四川
1946年,四川。壮丽的扬子江大峡谷(三峡地区),蜿蜒的群山及云遮雾绕的河谷。
1946年,四川云阳县。扬子江边的张飞庙。
1946年,中国瞿塘峡。
1946年,中国三峡(具体是哪个峡谷?名字?)
1946年,中国三峡(具体是哪个峡谷?名字?)1
1946年,中国三峡(瞿塘峡)
1946年,中国三峡(是不是奉节白帝城?)
1946年,中国三峡地区。扬子江中的帆船,河边渔夫。
1946年,中国西陵峡。
1946年,中国扬子江大峡谷。
1946年,中国扬子江大峡谷。?山
1946年,中国扬子江大峡谷。江边凌空栈道。
1946年,中国扬子江大峡谷。江边凌空栈道和孤独的行人。
1946年,中国扬子江上游。 纤夫。
1946年3月,四川万县。扬子江边绝美的风景,这座古老的石拱桥从清朝起就为西方人熟知,女人们悠闲地在清澈的河水中盥洗衣裳。
1946年3月,四川万县。战争结束后恢复宁静,这是中国市民在河岸上洗衣服,万县位于扬子江上游地区,是重庆到湖北之间最大的中心城市,从江边进入市区得爬上这多达218梯的石梯路,因为在洪水来临的时候扬子江将上升20英尺之高。
1946年 巴黎
1946年,巴黎。参加和平会议的中华民国代表团成员走出罗浮宫,这是中华民国驻法大使Tsien Tai (右) 和代表团团长王世杰 (右二)
1946年,巴黎。参加和平会议的中华民国代表团在法方人员陪同下参观罗浮宫,这是名画蒙娜丽莎。
1946年,巴黎。参加和平会议的中华民国代表团在法方人员陪同下参观罗浮宫。
1946年10月10日,巴黎。联合国巴黎和平会议上,美国代表James F. Byrnes (中左) 在发言前向这次会议的公推的主席国中华民国政府代表Quo Tai-Chi转身致意。
1946年 抚顺
1946年4月,抚顺。二战中的防空洞周围已经堆满了煤渣。
1946年4月,抚顺。抚顺煤矿苏联总工程师Michailovitch Zezukevitch与按联合国决议前来接收的中华民国代表Lo Yung Nian谈判,满脸的不愉快。
1946年4月,抚顺。抚顺煤矿已经被苏联人接管并将煤炭源源不断地送往苏联,这是苏联总工程师Michailovitch Zezukevitch,他背后是一副油画,画着一个苏联女人的画像,她手里抱着一只小猫。
1946年4月,抚顺。抚顺是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产地,这是现代化的大型矿山,煤炭在钢结构的坡道被卸下到落料口,载重汽车在落料口下面等待装卸。
1946年4月,抚顺。还没被苏联人抢劫的一个巨型机器设备,它是由日本三菱重工生产的。
1946年4月,抚顺。郊外田野,远处是铁路和运煤专列。
1946年4月,抚顺。进入矿区的一座特大桥。
1946年4月,抚顺。煤炭管理委员会总部大楼前,前来办理接收的中华民国代表正在与苏联人交涉,门口悬挂着中华民国和苏联的国旗。
1946年4月,抚顺。煤炭管理委员会总部大楼书写的汉字是”欢迎接收委员“,这座由苏联人管理的中国第一大露天煤矿即将回归中华民国。
1946年4月,抚顺。美国海军上尉Chao Kung Wu
1946年4月,抚顺。一家大型发电厂。
1946年4月,抚顺。一家大型油页岩工厂和周围的露天煤矿全景。
1946年4月,抚顺。一家工厂的日本经理人Tanimura。
1946年4月,抚顺。一家特大型的煤化工工厂,从煤炭中分离的油脂植物剧烈燃烧,浓烟滚滚,右下角是这家工厂的苏联工作人员。
1946年4月,抚顺。一家特大型的煤化工工厂,冷凝塔下日本长谷川株式会社创办人的雕像,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这个煤炭页岩干馏工艺冷凝分离法的著名企业家。
1946年4月,抚顺。一位举着日本式步枪的士兵在看守露天煤矿挖掘现场。
1946年4月,抚顺。油页岩工厂大门的岗哨和碉堡。
1946年4月,抚顺。原日本长谷川株式会社开办的大型煤化工厂门口,中华民国接收委员与苏联管理人员一同进入工厂清点物资。
1946年4月,抚顺。这里是全球最大的露天煤矿矿坑。
1946年5月,抚顺。Cy Cheng(谁?)将军
1946年5月,抚顺。俄国佬撤离之前毁坏了这家煤炭厂。
1946年5月,抚顺。俄国佬撤离之前毁坏了这家煤炭厂没给中华民国留下任何有用的机器和设备。
1946年5月,抚顺。俄国佬撤离之前毁坏许多厂,将有用的搬离回国,没给中华民国留下任何有用的机器和设备,这是原来满洲国最大的铝厂。
1946年5月,抚顺。俄国佬撤离之前毁坏许多厂,将有用的搬离回国,没给中华民国留下任何有用的机器和设备,这些工厂被迫停业,远处的工业区烟囱不再冒烟。
1946年5月,抚顺。富人区别墅前的街垒,苏联人撤离后,南满洲地区城市由国军接管,但广大农村被共军控制,双方剑拔弩张。
1946年5月,抚顺。几个苏联人走上卡车,中华民国政府提供他们返乡所需交通工具并派军警护送到火车站。
1946年5月,抚顺。几个苏联人走在站台上,准备打电话回国给亲友,他们即将离开这座城市。
1946年5月,抚顺。十字路口的碉堡,苏联人撤离后,南满洲地区城市由国军接管,但广大农村被共军控制,双方剑拔弩张。
1946年5月,抚顺。市政府官员们在商量接收计划。
1946年5月,抚顺。苏联军人和家眷开始撤离这座城市。
1946年5月,抚顺。学校里煤渣上垒砌的制高点的碉堡,苏联人撤离后,南满洲地区城市由国军接管,但广大农村被共军控制,双方剑拔弩张。
1946年5月,抚顺。一大群苏联人在火车上,他们都将回国。
1946年5月,抚顺。一个苏联技师病怏怏地坐在车厢内,周围是负责遣送他们的中华民国士兵。
1946年5月,抚顺。原来苏联专家居住的别墅,现在已经人去楼空。
1946年5月,抚顺。在火车上的一户俄国人家庭。
1946年5月,抚顺。中华民国士兵在看护一门战后留下的日本火炮。
1946年5月,抚顺。中华民国顺利接收抚顺煤矿,这是苏联方面留下来办遗留问题交涉的上尉J. Babaitzeff和上校K. Kamardin
总目录
1945年 衡阳
1945年 上海 日本
1945年 云南昆明
1945年 重庆
1945年10月 香港1945年10月 重庆
1945年11月 北平 蒋介石和宋美龄
1945年11月 上海
1945年11月 上海犹太人
1945年11月 重庆
1945年12月 汉口
1945年12月 上海
1945年12月 天津
1945年1月 缅甸
1945年1月 印度
1945年3月 云南省
1945年8月 重庆
1945年8月,广西桂林
1945年9月 香港
1945年9月 重庆
1945年其他地区
1946年 巴黎
1946年 北平
1946年 北平 建筑古迹
1946年 本溪
1946年 抚顺
1946年 河南郑县 黄河花园口决堤处
1946年 鸬鹚捕鱼的渔夫
1946年 南京 蒋介石
1946年 其他地区
1946年 青岛
1946年 瑞士日内瓦
1946年 上海
1946年 上海 白俄苏联
1946年 上海 中药铺
1946年 上海云南南路346弄大烟馆
1946年 四川
1946年 中国青岛
1946年—1947 国民大会制宪会议
1946年2月 北平市溜冰老人
1946年2月 华北
1946年3月 沈阳
1946年4月,张家口
1946年5月 衡阳
1946年5月 华北
1946年5月 南满
1946年5月 沈阳
1946年7月10日 示威游行
1946年春节 张家口
1947年 北满战场
1947年 北平
1947年 北平—天津 军调处
1947年 大连
1947年 美国华盛顿
1947年 蒙古
1947年 其他地区
1947年 青海
1947年 山西太原
1947年 陕西
1947年 陕西临潼
1947年 上海
1947年 上海 陈纳德与陈香梅
1947年 上海 影星李丽华
1947年 沈阳
1947年 香港
1947年1月,南京
1948年 澳门
1948年 北平
1948年 定居上海的欧洲人
1948年 荷兰阿姆斯特丹
1948年 华北
1948年 满洲
1948年 美国华盛顿
1948年 南京—上海 第一届国民大会
1948年 其他地区
1948年 青岛
1948年 上海
1948年 上海苏浙边区游击纵队
1948年 沈阳
1948年 香港
1948年11月 齐白石。
1948年11月 上海火车站
1948年11月 上海逃难人群
1948年11月 太原
1948年11月 徐州
1948年12月 蚌埠
1948年12月 南京
1948年1月31日 舞潮事件
1949年 广州
1949年 基隆港
1949年 其他地区
1949年 上海
1949年 台北
1949年 台湾
1949年2月 南京
1949年3月 香港
其他
1945年 上海 日本
1945年11月,上海。三个中国男孩看着这辆抛锚的卡车,车上满载着一群日军,他们的目的地是中华民国政府为他们圈定的临时军营,然后所有这些人都将被遣送回国。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大批日军在码头等待遣返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等待遣返的日本侨民儿童茫然坐在一堆衣物上,现在他已是古稀老人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等待中华民国政府人员检查的日本侨民一脸焦虑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负责遣返工作的中华民国女性工作人员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日本军人在等待遣返前就餐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日本侨民被集中到一所学校,他们的地铺打在教室内,男女混杂居住,不久都将被遣返回国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日本侨民等待被中华民国政府例行检查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日本侨民乐滋滋地登上遣返船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日本人被集中到一所学校内,他们拥挤在一起,即将被遣返回国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日本人被脱下外套和衣裤接受中华民国军人的检查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日本人在抛售商品,从和服到肥皂到人偶玩具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日军百无聊赖地躺在临时军营的稻草铺上等着被遣返,中国政府严禁他们擅自外出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日军被限制在他们的军营内不得外出,他们都将被遣返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一个穿中山装的日本侨民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一个茫然的日本侨民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一个日本女侨民被脱下裤袋接受中国负责遣返的工作人员检查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一个日本人低着头出售小商品,里面还有一间和服商店,不是每一个日本人都被遣返,一些自清朝就定居上海的日本侨民获得了民国居留权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一户等待被遣返的日本家庭,女人怀有身孕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已经缴械的日军被限制在指定地点,他们正在搭建木制框架的军营,里面是稻草铺,不久他们都将被遣返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已经缴械的日军在临时军营内玩棒球,不久他们都将被遣返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中华民国负责遣返的女性工作人员认真细致地检查日本军眷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中华民国政府工作人员打开一个日本人携带的书籍看里面是否暗藏着机密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中华民国政府工作人员检查日本侨民携带的物品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中华民国政府工作人员拉掉日本人的裤袋进行检查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中华民国政府工作人员为遣返的日本侨民磅秤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中华民国政府工作人员训斥日本人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中华民国政府工作人员一丝不苟地检查日本侨民携带的物品 1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中华民国政府工作人员一丝不苟地检查日本侨民携带的物品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黄浦江面,日本军民拥挤在遣返船甲板上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市,等待被遣返的日本侨民。
1945年12月,中国上海。大批日本人被驱逐出境,他们站在遣返船的甲板上,都来自中国各地。
1945年12月,中国上海。大批日本人被驱逐出境,他们正走在遣返船的舷梯上,有美军士兵在维护秩序。
1945年 云南昆明
1945年,原文是印度,不过可以确定是在中国境内。盟军首航滇缅公路车队进入一个城市(这是哪里?)
1945年,中国(可能是云南)。这位士兵在玉米地旁边的石灰岩上休息,他穿着草鞋,扎着绑腿。
1945年,中国。这是当年国军典型的夏季装备,他们穿着草鞋,扎着绑腿。
1945年1月(上一张是4月4日,准确时间待查),云南昆明。市民欢呼盟军卡车车队的到来,这次是滇缅公路的首航,从印度到中国将盟国的设备和物资运输来帮助在中国的抗日斗争。
1945年1月,云南昆明。昆明城万人空巷,市民拥挤在街道上欢呼盟军卡车车队和吉普车的到来,这次是滇缅公路的首航。
1945年3月,云南昆明。二战中中国军人伤亡惨重,急需培训补充大量的军官,这是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五分校的课堂上,中华民国军官们正在专心致志听课,这位在记录笔记的是陆军上尉Chao Han-Sheng 。
1945年3月,云南昆明。二战中中国军人伤亡惨重,急需培训补充大量的军官,这是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五分校的课堂上,中华民国军官们正在专心致志听课,这位在记录笔记的是陆军少校Liu Pai Chin 。
1945年3月,云南昆明。二战中中国军人伤亡惨重,急需培训补充大量的军官,这是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五分校的课堂上,中华民国军官们正在专心致志听课,这位在记录笔记的是陆军少校Pang Tso Shi。
1945年3月,云南昆明。二战中中国军人伤亡惨重,急需培训补充大量的军官,这是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五分校的课堂上,中华民国军官们正在专心致志听课,这位在记录笔记的是陆军少校Shen Chi-Jui 。
1945年3月,云南昆明。二战中中国军人伤亡惨重,急需培训补充大量的军官,这是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五分校的课堂上,中华民国军官们正在专心致志听课,这位在记录笔记的是陆军少校Shen Chi-Jui。
1945年3月,云南昆明。二战中中国军人伤亡惨重,急需培训补充大量的军官,这是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五分校的课堂上,中华民国军官们正在专心致志听课,这位在记录笔记的是陆军少校Wu Shao-Su。
1945年3月,云南昆明。美军军官Henry C. Dozier Jr. (中) 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五分校向中国军官学员讲授军用地图,这时中美联军正奋战在缅甸并给予日军以重创。
1945年3月,云南昆明。这是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五分校的课间十分钟休息时间,中华民国军官们正在认为讨论,从左至右是陆军中尉Hu Chuan Chung、Yang Tin Shu、Lo Lai。
1945年3月,云南昆明。这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五分校的毕业典礼上,负责培训的美军代表上校Elbert W. Martin先生接受中国学员赠送的礼物。
1945年3月,云南昆明。这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五分校的美军教官办公室,这两位是上校Edward S. Sirois (左) 和Elbert W. Martin (右) 。
1945年3月,云南昆明。这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五分校的训练。陆军少将 Lu Hui Chuan正在演练使用指南针定位,以便炮兵的能精准定位目标。
1945年3月,云南昆明。这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五分校的训练场地上,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先生与美军军官一同视察,他面前的中国军官都是这个学校的学员,短期培训后他们都将开赴抗日前线。
1945年3月26日,中国Annan(原文如此,查询这个地点现在很多人考证是贵州省晴隆县境内)。这是一张很著名的照片,当天美国陆军补给车车队正在攀爬著名的21个急转弯(中国人成为“二十四道拐”),这是二战时期闻名全球的滇缅公路向重庆方向延伸的一段,与之齐名的还有驼峰航线,这条供应线保障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
1945年4月4日,云南昆明。金马坊前昆明各界群众欢迎第一次从陆路滇缅公路运输物资进入中国的盟军车队。
19DB58~1
1945年 衡阳
1945年11月,湖南衡阳,一个14岁的战争孤儿,他只有一副碗筷和身上仅有的衣服,赤脚。
1945年12月,湖南衡阳。村民正穿过原来市区的主街道,现在只有几处残垣断壁,这是在二战中被法西斯完全毁灭的城市之一,它必须完全重建。
1945年12月,湖南衡阳。二战结束不久前这座城市发生了中华民国政府军与日军的大战,战争使得这座城市满目疮痍。人们穿过的街道已经被彻底摧毁,这些房屋是由于空袭和随后的大火而毁灭的。
1945年12月,湖南衡阳。空中俯瞰这座因战争已经荒废的城市。
1945年12月,湖南衡阳。乡村一处干枯的水稻田,这座城市在被彻底摧毁后又遭遇大旱。
1945年12月,湖南衡阳。这座城市的建筑物已经彻底摧毁,沦为一片废墟,在这里发生的中日双方拉锯战中泥土都被烧焦了。
1945年 重庆
1945年,中国重庆,参与国共和谈的三方代表,蒋介石、美国驻华大使Patrick Hurley、毛泽东
1945年,中国重庆,参与国共和谈的三方代表,美国驻华大使Patrick Hurley、蒋介石、毛泽东
1945年,中国重庆,蒋介石、毛泽东
1945年,中国重庆,蒋介石和毛泽东
1945年,中国重庆,毛泽东
1945年,中国重庆,漂亮的女职员
1945年,重庆,参加国共和谈的中共党魁毛泽东
1945年10月,中国重庆,抗战胜利后的首次国庆宴会,蒋介石和宋美龄伉俪欢迎赴宴的美军军官。
1945年8月,中国重庆,售卖香烟的摊贩,看见有美国的“camel”、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红双喜”,还有个美女头像的神马牌子。
1945年10月 重庆
1945年10月,中国重庆,蒋夫人宋美龄女士和中印缅战区总司令(山寨国某大学正教授认为是“常凯申:)”视察美空军驻华第十四航空队总部驻地(时驻重庆),陈纳德将军手下的飞虎队勇士们列队向这位统帅致敬
1945年10月,中国重庆,美空军驻华第十四航空队总部驻地(时驻重庆),蒋夫人宋美龄女士代表中印缅战区统帅蒋介石先生向飞虎队发表演说,她操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得到雷鸣般的掌声
1945年10月,中国重庆,美空军驻华第十四航空队总部驻地(时驻重庆),蒋夫人宋美龄女士赠送一枚非常珍贵的中国古代钱币给飞虎队纪念,士兵Donald Painter代表飞虎队接受了这份礼物
1945年10月,中国重庆,美空军驻华第十四航空队总部驻地(时驻重庆),中印缅战区统帅与Charles B. Stone将军握手
1945年10月,中国重庆,一大袋钱被装上黄包车,这时日本已经投降,中国是战胜国
1945年10月,重庆。访华的天主教?教区枢密主教Francis J. Spellman先生和当地教会的修女们参观教会开办的医院,最右边那位不知是不是当时的重庆教区主教?当时重庆有60余座天主教堂。
1945年10月,重庆。美军记者Palmer Hoyt III 抱着他的女友Barbara Stephens上岸,围观的中国人发出善意的微笑。
1945年10月,重庆。美军随军记者Palmer Hoyt III (左)和刚从美国赶来的他的女友Barbara Stephens在古老的中国官道上散步,旁边的中国小孩好奇地盯着他俩也浑然不知。
1945年10月,重庆。美军随军记者Palmer Hoyt III 和他性感的女友Barbara Stephens在郊外的玉米地里,这是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
1945年10月,重庆。一位中国戏剧女演员教Palmer Hoyt III 和他的女友Barbara Stephens如何用鞭子表演骑马,当时中美两国人民亲如一家。
1945年10月 香港
1945年10月,香港。庆祝同盟国胜利及投降,英国军舰在维多利亚湾鸣响21发礼炮。
1945年10月,香港。日军军官(?)在投降书上签字。
1945年10月,香港。日军军官(?)在投降书上签字。上一张是海军代表,这一张是陆军代表。
1945年10月,香港。日军驻港指挥官(?)向英军代表(?)交出军刀投降。
1945年10月,香港。英国皇家海军和皇家海军陆战队卫队列队走向总督府,这年,英国恢复了对香港的殖民统治。
1945年10月,香港。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英国皇家海军排队、特种部队成员和澳洲参战部队列队在总督府门前庆祝同盟国胜利和日本正式投降。
1945年10月,香港。英国与中华民国代表共同出席日本投降仪式,这是在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后英国代表Harcourt将军(右三)讲话,他旁边的是中华民国代表(右四,这是谁?)
1945年11月 上海
1945年11月,上海。LIFE记者见到这些坚持很久的自由法兰西地下抵抗运动的秘密成员,他们一直生活在中国为祖国光复提供情报。
1945年11月,上海。按政府要求士兵撤除日占时期设立的铁丝网和路障,以保障市民示威游行的权利。
1945年11月,上海。按政府要求士兵撤除日占时期设立的铁丝网和路障,以保障市民示威游行的权利。1
1945年11月,上海。城市鸟瞰,黄浦江中是一艘美国舰艇,这座庞大的城市沿着黄浦江左岸铺开直到长江。
1945年11月,上海。从美军军舰的探照灯光看黄浦江之夜色,这是个迷人的城市。
1945年11月,上海。当地颜料商人在南京路树立的庆祝二战胜利的拱门,上面是一个英文代表胜利的大写的“V“字。
1945年11月,上海。二战后蒋介石地位如日中天,这是南京路和Yu Ya Ching路交界处的大新公司树立的巨幅蒋介石画像及“蒋主席万岁”的标语。
1945年11月,上海。二战后中国百废待兴,这是一处建筑工地,背景是酒店和其他一些大厦。虞洽卿路
1945年11月,上海。刚刚进城的难民坐在已经打烊的汇丰银行大门口,这里将是他们暂时栖身之所。
1945年11月,上海。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废墟,日占时期这里的木地板已经开裂,不过里面的游泳池还保持完好。
1945年11月,上海。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外景,日占时期这里已经被废弃,现在周围一片荒草。
1945年11月,上海。国际大饭店门口的美国军用卡车,这批美军官兵准备入住这间酒店。
1945年11月,上海。黄包车比赛优胜者戴上市民敬献的鲜花。
1945年11月,上海。黄包车拉力大赛开始了,街头万人空巷,参与者不乏外国人士。
1945年11月,上海。黄浦江中游弋的美军舰队。
1945年11月,上海。街头炒汇者,他的身后写着当天的美元、银洋的比价,这座城市是当时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
1945年11月,上海。两个白人男子在上海国际俱乐部喝酒,这里有闻名全球的100英尺长的酒吧,其柜台采用的是价格昂贵的高档柚木。
1945年11月,上海。两个美军水兵坐在新式的脚蹬三轮车上,这种交通工具已经开始取代过去的人力黄包车,他们的战友在旁边准备为他们照相。
1945年11月,上海。满满一卡车的欧陆难民,二战期间中华民国是极少数承诺接纳犹太人难民的国家之一,战后难民问题亟待解决。
1945年11月,上海。美军军人经过上海市市长题写的胜利门奠基纪念的石碑,这条街过去属于英租界,以前叫爱德华七世大道,二战后中华民国政府收回了除了香港以外的所有的租界,并去殖民地化将爱德华七世大道改名为中正路,“中正”是蒋介石先生的另外一个中文名字。
1945年11月,上海。美军空军基地。
1945年11月,上海。美军云集在美国红十字会开办的军人俱乐部,这座建筑二战以前是浸礼会基督教女青年会的办公室。
1945年11月,上海。南京路口正在指挥交通的锡克人警察,这些锡克人从清朝开埠以来来到中国已经有上百年时间,他们在上海还建有锡克教寺庙。
1945年11月,上海。南京路上当时还有有轨电车,远处是庆祝抗战胜利的拱门。
1945年11月,上海。鸟瞰美军空军基地。
1945年11月,上海。漂亮的美军驻上海部队军花。
1945年11月,上海。人群拥挤在”华泰银号“门口,这家银行正在进行外币兑换,可能开出的比价比其他银行更有利可图。
1945年11月,上海。沙逊大楼全体房客悬挂的有蒋中正头像的庆祝抗战胜利的招牌,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万岁”、“最高领袖万岁”以及中美英苏四大战胜国的国旗。
1945年11月,上海。失学的学生示威游行要求当局尽快复校开课。
1945年11月,上海。时任美军第七舰队的司令官Thomas C. Kinkaid将军。
1945年11月,上海。时任上海市长的钱大钧;民国时期国民党八大金刚之一。
1945年11月,上海。驶进黄浦江面的美国军舰,近处是中国渔民的舢板。
1945年11月,上海。驶进黄浦江面的美国军舰,周围是中国渔民的帆船及舢板。
1945年11月,上海。市政府的一次例行周会,背景悬挂的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的画像以及中华民国国旗、中国国民党党旗。
1945年11月,上海。苏州河汇入黄浦江一带,苏州河得名于其源头是临近上海的中国另一座著名的古城苏州。
1945年11月,上海。苏州河畔的苏联领事馆,这个红色帝国当时是中共的支持者,正准备将中国东北原满洲国划入它的势力范围。
1945年11月,上海。为庆祝抗战胜利由市民组织的黄包车拉力大赛的参赛选手们。
1945年11月,上海。围观比赛的市民。
1945年11月,上海。扬子江中的美军战列舰,罗斯福时期美国确有意捍卫中华民国。
1945年11月,上海。一对中国军人在这家被政府强行关闭的银行门口架起轻机枪。
1945年11月,上海。一个难民家庭祖孙三代一跪在街上乞讨,他们的请求书写在纸上,但人行道上的过客并没有任何人搭理这家人。
1945年11月,上海。一个锡克人交通警察(俗称”红头阿三“)无奈地望着两个捣蛋的美国水兵,这两个家伙在帮着瞎指挥,后面的牌子上写着”工部局警务处警告不可向右转弯“。
1945年11月,上海。一个小男孩坐在路边卖糖果,他身后一个时髦的青年人手里握着一叠钱。
1945年11月,上海。一个中国男子在触摸汇丰银行门口的石狮子,据说这样可以带来财运。汇丰银行是为了向从事对华贸易的公司提供融资和结算服务而于1864年在香港建立的。1865年开始营业,同年在上海设立第一家分行,而后在天津、北京、汉口、重庆等地设立分支机构。 汇丰银行在中华民国时期的业务主要有国际汇兑、发行纸币、存贷款业务、经办和举放对中国政府的外债、经理中国的关盐税业务等。
1945年11月,上海。这个美国人本身是上海居民,在日本占领时期他被日军抓进劳改营,他常年穿着围裙,这条围裙上在他获释后签满了劳改营里面英美难友的名字。
1945年11月,上海。这家叫”华泰银号“的私人银行门口人头撺动,业务繁忙。
1945年11月,上海。这座高大的建筑物叫百老汇大厦,是当时这座远东名城的一家最大的公寓酒店,它位于苏州河畔。
1945年11月,上海。政府与社会各界游行欢迎盟军舰队,一面旗帜用英文写着童子军上海分部,另一面是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游行队伍拿着美利坚合众国及中华民国国旗。
1945年11月,上海。中国化学工业社和五洲固本皂药厂设立的庆祝抗战胜利的拱门,上面用英文写着VICTORY,远处是蒋介石的头像及”民国万岁“、”蒋委员长万岁“的中文。
1945年11月,上海。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他代表中华民国政府接受日本投降,亲手接过日本递交的投降书。
1945年11月,上海。中国人聚集在国际大饭店门口准备围观美军。
1945年11月,上海。中华民国教育部部长朱家骅
1945年11月,上海市。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在街头树立的纪念抗战胜利的牌坊,头上的肖像是蒋介石总司令。
1945年11月,上海外滩。这是远东最繁华的城市,在外滩一带沿途是一家挨着一家的银行、酒店、商厦,它是中国的纽约,穿过城市中心的是黄浦江。
1945年11月,上海外滩。这是远东最繁华的城市,在外滩一带沿途是一家挨着一家的银行、酒店、商厦,它是中国的纽约。
1945年11月 上海犹太人
1945年,中国上海,留在中国的犹太人聚居区内店铺一家挨着一家
1945年10月,中国,黄包车上的美国男女与围观的儿童。
1945年11月,上海。卖挂锁的中国小贩与卖旧衣物的犹太人一起。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定居的两家犹太人。左边是一家的两个小孩;右边是一家获得地方政府颁发行医执照的犹太医生开办的诊所,有两辆自行车靠在他的诊所门口方便出诊。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联合国难民营为儿童开设的临时医院。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两个犹太妇女在一家犹太妇女摊位前选购商品,他们都选择定居。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选择回欧洲的难民在人行道上兜售衣物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一对犹太夫妇在Seward路寓所门口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一个定居的犹太男子站在他的店铺门口,这是一家当时沪上有名的高档照相机专卖店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一位现役军人在政府指定的露天市场购物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一位选择留在中国的欧洲难民工匠在Seward路他的工作室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犹太人开的商铺。二战时期为躲避希特勒的残杀而逃亡到中国的数万犹太难民大多选择居留在上海,抗战胜利后他们许多选择留下来。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在一个露天市场内,许多日本人正在抛售廉价商品,因为他们即将被遣返回国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Seward路犹太区,一个犹太男子试着用中国蒲扇生火,他得用这个小铁桶做的简易炉子做饭。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Seward路犹太区,犹太妇女试着用中国蒲扇生火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虹口犹太区,一个高大壮硕的犹太厨娘正在生煤炭火,一大群犹太男子在围观,等着她做饭。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虹口犹太区,一个犹太妇女正在晾晒被褥,他们很多人已经将上海当做自己的家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虹口犹太区。一个男子正在小巷口查看西文指路牌,他旁边是一个中国小姑娘和坐在婴儿车内的一个可爱的犹太儿童。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虹口犹太区。一个中国男子正在走过一处犹太人聚居区的弄堂口,门柱上满是西文广告和指路牌。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南京西路,车水马龙。墙面上有“庆祝中华民国万寿”字样,刚过“双十节”不久。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市,搬运联合国难民署的救济物资。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市,黄浦江上的客轮,他们准备出发去美国,当时中美是同盟国,互免签证。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市,联合国难民署的救济物资正源源不断地送来。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市,联合国难民营救济物资仓库。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市,弄堂里洗澡的小男孩,现在已经是古稀老人了,不胜唏嘘。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市,一个苦力正在搬运联合国难民署提供的战后救援食品。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市,一位日本人在他的摊位上兜售日本人偶玩具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市,犹太难民指着他的被查封的店铺抗议,地方政府因为他不交税而贴了封条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市,犹太女人在出售瓷器,后面是一家理发店,店名用的是英文。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市,犹太人聚居区和他们的店铺。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市,在联合国难民署驻沪办事处大院里的两个战争孤儿。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市虹口区,两个犹太人在为欧洲犹太人设立的难民营,这间屋内住满了16个犹太人。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市虹口区,一个7岁大的犹太孤儿,他的双亲在战争中死于日本人对上海的一次空袭。
1945年11月,中国上海犹太区,一个中国妇女正在走过人行道,街面上全是犹太人的商铺鳞次栉比。
1945年11月2日,中国上海市,国父孙中山先生铜像奠基纪念。
1945年11月 北平 蒋介石和宋美龄
1945年11月,中国北平市,蒋介石和宋美龄伉俪游览碧云寺罗汉堂
1945年11月,中国北平市,蒋介石和宋美龄伉俪在碧云寺
1945年11月,中国北平市,蒋介石为新入伍的国军海军陆战队士兵佩戴胸章
1945年11月,中国北平市,蒋介石在碧云寺 1
1945年11月,中国北平市,蒋介石在碧云寺 2
1945年11月,中国北平市,蒋介石在碧云寺
1945年11月,中国北平市,蒋介石在庆祝抗战八年光复北平各界欢迎会上致答谢词
1945年11月,中国北平市,蒋介石在他的专机C-47“美龄号”机舱门口向欢送他的北平各界人士挥手致谢
1945年11月,中国北平市,抗战八年后光复河山,蒋介石和宋美龄伉俪向安葬于西山碧云寺的国父孙中山先生衣冠冢鞠躬
1945年11月,中国北平市碧云寺,蒋夫人宋美龄女士
1945年11月,中国北平市碧云寺,蒋夫人宋美龄女士与美军将军合影
1945年11月 重庆
1945年11月(原文是11月,估计是8月),扬子江边的重庆岸边。两个锯匠,其中一个包着当时四川人常见的头帕。
1945年11月,扬子江边的重庆外城一角。阳光照射在堡坎上,拥挤的房屋和悠闲的行人。
1945年11月,扬子江边的重庆外城一角。这座城市的建筑当时大多采用泥石结构,或者是竹篱茅舍,很少用砖。
1945年11月,这是重庆起飞的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上,这家最大的航空公司是当时中华民国国营公司。
1945年11月,重庆(原文是重庆,疑似广州)。一辆汽车抛锚在一个古老的中国建筑边,这是一个牌坊,上面的中文写着“广府十四属节孝牌坊”。
1945年11月,重庆,扬子江边“下半城”全景图。重庆地处长江上游,河中的岛屿叫“珊瑚坝”,是二战时期的机场,洪水来临的时候它经常被淹没,也包括建筑“下半城”的许多房屋。
1945年11月,重庆,阴雨天。围墙内是一家当时较好的公共酒店。
1945年11月,重庆。工作人员抬着军队的设备和物资,它们将从重庆发往上海。
1945年11月,重庆。广东人开的私营中美军装厂。
1945年11月,重庆。蒋介石、宋美龄伉俪在南山官邸会客厅接见LIFE记者,蒋身后是美国总统罗斯福赠送给他的亲笔签名照。
1945年11月,重庆。蒋介石、宋美龄伉俪在南山官邸会客厅接见LIFE记者。
1945年11月,重庆。军统首领戴笠将军,二战中他的名字令日本人和汉奸胆寒。
1945年11月,重庆。看电影是当时青年人的时尚,有许多人守在唯一大戏院门口等待进场,也有坐黄包车赶来的,今日放映的是时髦戏《自君别后》。
1945年11月,重庆。苦力正在帮盟军搬运物资,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当时重庆的街景,背后的店铺依次是新民报社、新华水电行、一品毛笔文具店及大陆牌电灯的广告。
1945年11月,重庆。满载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工作人员的中国航空公司专机正在扬子江河中的岛屿珊瑚坝机场起飞,他们将飞往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南京和上海。
1945年11月,重庆。美军包租了这家名叫“嘉陵宾馆”的酒店住宿及办公。
1945年11月,重庆。士兵在交通要道上站岗,他身后这座城门修筑于中国的明朝时期,已经有数百年历史,叫“忠孝门”。
1945年11月,重庆。市民从这道城门进入市区。
1945年11月,重庆。香港人开的时装店,在二战中数百万中国各地难民涌入这座城市,它是中国的战时首都。
1945年11月,重庆。扬子江水道是中国最繁忙的内河航道,这条“民本”趸船上显示它的航线从起点重庆一直延伸到数百英里外的中下游汉口和上海两个中国大城市。
1945年11月,重庆。一大群难民和他们的家人等在难民营里准备返乡,二战中很多人逃难来到重庆,他们一直一无所有,靠中华民国政府集中安置苟且偷生。
1945年11月,重庆。一个准备返乡的外省女人正焦急地等待她的丈夫,她所有的东西都找苦力运上了船。
1945年11月,重庆。一户人家,他们有两个孩子并且请了两个女仆,背后他们的家是当时常见的草房。
1945年11月,重庆。一家小商店,出售手工制作的一些工具。
1945年11月,重庆。一名中华民国政府工作人员Tan Chuen-yu和他的太太正在打点行囊准备随政府还都南京。
1945年11月,重庆。因为乘客过多导致内河运力紧张,许多亟不可待返乡的外省人冒险乘坐这种舢板一样的木船回家,不过这些船都安装了蒸汽机。
1945年11月,重庆。拥挤的公共汽车。
1945年11月,重庆。在LIFE摄影记者Jack Wilkes的住处俯瞰嘉陵江沿岸,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它里程碑式地记录了中国人反法西斯战争的辉煌胜利,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
1945年11月,重庆。战争已经结束,二战期间逃难到重庆的外省人开始陆续返回故乡,他们携带行李乘坐上黄包车,然后去最汽车站和轮船码头
1945年11月,重庆。这个小女孩走在古老的官道上,它是过去中国某个朝代的皇帝指令修筑的。
1945年11月,重庆。这家用英文做店名的商店不是重庆人开的,它的店主是广东人,二战时期迁徙到重庆的。
1945年11月,重庆。这是码头边一处陡峭的道路,人们上岸后讲沿着这段石梯走进个城市中心。
1945年11月,重庆。这是一家随处可见的四川餐馆,他们将腌制好的猪肉挂在房梁上以便耐久储藏,他们的小厨房就摆在路边上,前面那个穿中国传统服装的是厨师。
1945年11月,重庆。这是一种中国最古老的交通工具,他被认为是轿子的前身(当地人称呼为“滑竿”)。
1945年11月,重庆。这条小巷子就是共产党驻重庆办事处的总部所在地,因为它过于偏僻,有很多记者兜了几大圈子也找不到它。
1945年11月,重庆。这位男子采用独特的交通方式—骑驴从下半城到上半城。
1945年11月,重庆。这些物资将航行到南京,中华民国即将还都南京。
1945年11月,重庆。这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建筑物曾经是一所教会学校,二战时期它是中国的行政枢纽—中华民国行政院所在地。
1945年11月,重庆。中华民国一个政府部门的办公大楼,它的墙面用泥土裱糊,窗子上用的四川产的篱笆。
1945年11月,重庆。中央大学校园一隅,这所大学是民国时期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高校之一。
1945年11月,重庆市区的一条小街。这里可能是油漆一条街,有国光漆店、协和漆店等,后面还有一个较大的丹凤银楼,当然这些都是私营的。
1945年11月,重庆市区繁华的街景。这些房屋大多是用当时青石修筑的,外墙糊上泥土,这种建筑非常坚固,即使是二战时日本多次大轰炸也没能毁坏它们。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建国银行(私营?)主楼和一家叫银耳大王的干鲜店。
1945年12月 上海
1945年12月,上海。联合国驻沪办事处官员与中国代表在视察日占区后正在协商救济计划。
1945年12月,上海。由于缺乏原材料和棉花,这家大型纺织厂被迫停工。
1945年12月,上海。这里是上海郊外原来的一个繁华的市镇,战前它是一个铁路和公路经过的交通中心,现在沦为一片废墟,日军对中华民国的侵略是掠夺和摧残。
1945年12月 天津
1945年12月,天津。抗战胜利后中华民国百废待兴,这家羊毛厂虽然保存完整,但因为缺乏原材料,在这个最大的车间内所有的机器和主轴都被迫闲置。
1945年12月,天津。联合国与中华民国政府官员北上这个中国大城市,会见市政府领导人,他们正在讨论这个城市重建在二战中被日军空袭破坏的火车站、汽车站、市政府、电话局和邮务总局以及南开大学等等机构,这些建筑物是在抗战初期被毁坏的,在1937年7月29日中国军队宋哲元部经历了10多个小时的浴血奋战,因寡不敌众不得不撤离。八年以后,中华民国国军光复天津。
1945年12月,天津。原国立南开大学图书馆遗址,除了还能看见当年的奠基石外它现在是一片瓦砾。国立南开大学是当年中华民国政府军抗战的指挥中心。
1945年12月 汉口
1945年,汉口。成片的房屋都是废墟,它们是在二战中被日军空袭摧毁的。与伦敦大空战齐名的武汉大空战发生在1937~1938年。尽管当时中国空军的飞机性能和数量远远不敌日本,但年轻的中国空军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汉口是这次空战的中心城市,它现在急需重建。
1945年,汉口。城市平民在战后回到自己的家园,它们在废墟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简陋的房屋中生活并开办商店。
1945年12月,汉口。抗战八年后历尽千辛返回了故乡,市民在废墟上建立起简陋的房屋和商店,新的生活即将开始,我们能看见女主人脸上洋溢的微笑。
1945年12月,汉口。联合国官员从空中视察这座中华民国第四大城市,中国中部的商业和交通中心现在是一片废墟。
1945年12月,汉口。陆续返乡的儿童聚集在以前的家园门口,这是因为学校教育还没有恢复,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
1945年12月,汉口。扬子江面泛滥的洪水的鸟瞰图,汉口周围数百平方英里的土地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这里出产高价值的大米和鱼类,但由于在日本占领时期扬子江堤防缺乏维护,造成洪水泛滥,这些低洼地区的水稻田已经不复存在。
1945年12月,汉口。扬子江面泛滥的洪水的鸟瞰图,汉口周围数百平方英里的土地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这里出产高价值的大米和鱼类,但由于在日本占领时期扬子江堤防缺乏维护,造成洪水泛滥,这些低洼地区的水稻田已经不复存在。1
1945年12月,汉口。英国领事馆内部,在二战中它被彻底炸毁。
1945年12月,汉口。在战争中被炸毁的原英国领事馆遗址。
1945年12月,汉口。这栋办公大楼(原汉口市政厅?)已经变成废墟,它是二战时期中华民国撤离时自己摧毁的,不给日本占领军留下任何有用的公用建筑物是当时的政策,也叫“焦土政策”,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状况下中华民国赢得了这场战争。
1945年1月 印度
1945年1月,印度(原文,也有缅甸的可能)。盟军滇缅公路首航车队在参观一尊精美的佛像。
1945年1月,印度(原文如此,莫非是华侨儿童?)。中国小孩兴奋地坐上中国远征军的吉普车,挥舞着中华民国国旗。
1945年1月,印度(原文如此?)。在中缅边界附近,美军军官与中国军官会见。这张照片正中间就是飞虎队老大陈纳德将军。照片还有两个疑问,一个是代表中方握手的这位是谁?第二个为什么注释地点是印度?
1945年1月,印度。飞虎队陈纳德将军(Claire L. Chennault)在演讲。
1945年1月,印度。盟军司令Lewis A. Pick将军与中国远征军司令孙立人将军紧紧握手,这位二战名将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 在缅甸仁安羌一战赢得了国际声誉。他的部队营救了英军并和美军并肩作战,打通中缅公路中声誉鹊起,被欧美军事家称作“东方隆美尔”,是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
1945年1月,印度东北部。盟军卡车车队刚刚装载援华物资在印度境内行进,这是跨越一条河流建成后不久的一座浮桥。
1945年1月,印度东北部。中国远征军驻印度部队正行进在一处被毁坏的小乘佛教寺庙群附近,等待反攻缅甸,在之前他们因为英勇打击侵略缅甸的日军和营救英军赢得了盟友的尊敬。
1945年1月,印度东北部。中国远征军驻印军总司令孙立人将军和其他中国军官正准备视察部队,英国军官陪同。
1945年1月 缅甸
1945年1月,缅甸。美国陆军军用卡车车队正在穿过萨尔温江大桥,这是滇缅公路在缅甸境内最重要的大桥,这条公路保障了二战后期对中国的物资供应,它从英属印度的东北部源源不断地向中国大后方进行支援。
1945年1月,缅甸。盟军首航滇缅公路途中,这是之前中国人在山间修筑的防御工事,用于对抗日本侵略者。
1945年1月,缅甸北部。盟军卡车车队沿着蜿蜒的缅甸北部群山在滇缅公路缅甸境内行进,这次是建成后不久第一次向中国运输物资,因为装运物资的起点是印度,也称中印公路(英美盟国称为Ledo Road),这年滇缅公路改称史迪威公路
1945年1月,缅甸北部。盟军卡车车队正在通过Bailey大桥。
1945年1月,缅甸密支那。盟军首航滇缅公路车队在刚设立的一处简陋的加油站加油。
1945年1月,缅甸密支那。盟军首航滇缅公路车队中的中国士兵何一名美军黑人士兵一起在卡车上附上美国及中华民国国旗,为这次运输护航。
1945年1月,缅甸密支那。盟军首航滇缅公路途中在路边休整,盟军与中国驾驶员在亲切交谈,可以清晰地看到卡车顶上的重机枪。
1945年1月,缅甸密支那。蜿蜒在缅北群山之中的滇缅公路。
1945年1月,缅甸密支那。为盟军首航滇缅公路车队护航的美国重机枪手正在清理重机枪,一个当地居民正在帮助他擦拭。
1945年1月,缅甸密支那。一位盟军士兵与一名中国远征军士兵正在指路牌下交谈。
1945年3月 云南省
1945年3月,云南省,美军军官军事会议,后面的中文是“副总教官及教官室”以及意大利地图,欧洲战况同样牵动援华美军。
1945年3月,云南省,中国远征军军官的伙食。
1945年3月,云南省,中国远征军军官讲习课堂。
1945年3月,云南省,中国远征军炮兵。
1945年3月,云南省,中国远征军炮兵训练,他们使用的主火炮是75毫米榴弹炮。
1945年3月,云南省,中国远征军士兵使用的枪械。
1945年3月,云南省,中美联军在训练使用新型军事望远镜。
1945年3月,中国远征军在机场。
1945年3月,中国云南,美军与中国远征军。
1945年8月 重庆
1945年8月,重庆。街头小贩出售美国产的香烟、肥皂、口香糖、鞋等物品,这期间日本刚刚投降,百废待兴,通货膨胀也比较严重
1945年8月,重庆。美军基地内,刚刚领到薪水的三位农村妇女
1945年8月,重庆。美军基地内,一大群苦力排队等着发饷
1945年8月,重庆。商店内的两个男职员。
1945年8月,重庆。通货膨胀比较严重,这位美国大兵用小额中国货币点烟。
1945年8月,重庆。一家钟表店内,这个美国大兵准备买个闹钟
1945年8月,广西桂林
1945年~3
1945年8月,广西桂林。二战中中华民国国军主力部队消耗殆尽,这是在中国娃娃兵,他正坐下来休息一下,望着摄影机镜头发呆。桂林这座城市不久前遭到日军毁灭性的攻击,当地守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死伤惨重。
1945年8月,广西桂林。一位中华民国国军伙夫。
1945年8月,广西桂林。一位中华民国青年国军步兵,他穿着草鞋,枪放在背上的行囊中,他正疾步走向桂林,那里的日军将向中华民国缴械投降。
1945年8月,广西桂林。一位中华民国青年国军步兵,他穿着草鞋,枪扛在肩上,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那里的日军将向中华民国缴械投降。
1945年8月,广西桂林。衣衫褴褛的中华民国国军先头部队进入市区,背景是已经毁坏的广西银行总行,在残存的立柱上当地人民用毛笔书写“欢迎最先光复桂林的二九军一六九师突击大队”。
1945年8月,广西桂林。这个小孩是中华民国国军的一名马夫,他只有10多岁,正在给骡子调整牠背上的担子。
1945年8月,广西桂林。这位中华民国国军正在自己动手编织草鞋,这时桂林已经光复。
1945年8月,广西桂林。中国士兵穿草鞋和使用骡子来运输,他打伞的原因是天气炎热引发的皮肤病。
1945年8月,广西桂林。中华民国国军步兵穿着草鞋进入这座城市,不久前这些广西籍军人与日军在这里血拼,现在他们收复了城市,但这条主街道两旁到处是被毁坏的房屋。
1945年8月,广西桂林。中华民国国军步兵穿着草鞋在城郊,正准备进入这座城市。
1945年8月,广西桂林。中华民国国军步兵穿着草鞋坐在路边等待军需
1945年8月,广西桂林。中华民国国军步兵在漓江畔的一个渡口,他们的交通工具是木船,正准备光复桂林。
1945年9月 重庆
1945年9月,重庆。蒋介石身着戎装在中央电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5年9月3日,重庆。参加胜利日游行的中华民国政府军人,抗战中他们牺牲数百万人才赢得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1945年9月3日,重庆。日本人正式向中国人投降,领到中国抗战八年最终取得胜利的中印缅战区总司令蒋介石先生身着戎装步出官邸,重庆人民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向他致意。
1945年9月3日,重庆。日本人正式向中国人投降,驻华美军参加胜利日大游行,重庆人民列队、舞龙向这些帮助中国人的真正盟友致敬,这天,每一家商店自发悬挂中华民国国旗青天白日旗。
1945年9月3日,重庆。胜利日的蒋介石发出会心的微笑,这位中国的精神领袖率领军民抗击日本法西斯最终获胜,一洗中国近代百年之耻,中华民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及与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平起平坐的常任主席国。
1945年9月3日,重庆。胜利日欢庆晚宴上,蒋介石亲自向中共首领毛泽东敬酒,毛则高呼蒋介石万岁。
1945年9月3日,重庆。胜利日狂欢的海洋。
1945年9月3日,重庆。中国人民高举同盟国领袖的头像庆祝胜利日。
1945年9月3日,重庆。中国人民向LIFE摄影记者Jack Wilkes翘起大拇指问好,当时中美两国亲如一家。
1945年9月3日,重庆。中印缅战区总司令蒋介石与参加胜利日茶话会的驻华大使、盟国友人,(左三) Sir Horace Seymour先生和夫人、(右三) Apollon A. Petrov先生和夫人以及(右二) General Patrick J. Hurley先生。
1945年9月 香港
1945年,香港,一名英籍男子站在渡轮码头向外张望,这年,英国人恢复了这个殖民地
1945年,香港,英舰“约克公爵”号停泊在维多利亚湾,一些中国商贩向他们兜售商品
1945年,香港Peak俱乐部,二战中这座建筑物被日本炸弹炸毁
1945年,香港鲤鱼门渔人码头,林立的中国帆船及舢板
1945年9月,香港,船民向英舰“约克公爵”号兜售商品
1945年9月,香港,二战中被炸毁的印度锡克人寺庙
1945年9月,香港,留影的穿旗袍的中国美女,远处背景是何东夫人纪念堂,这里是香港大学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为女生宿舍。
1945年9月,香港,浅水湾
1945年9月,香港,水手们列队向英舰“约克公爵”号致敬,这年英国恢复了对这个殖民地的统治
1945年9月,香港,一名英国上将视察赤柱监狱,许多英美战俘二战期间被日军关押在这里
1945年9月,香港,一片荒芜的跑马地
1945年9月,香港,雨天。少妇背着婴儿穿过皇后大道闹市区。
1945年9月,香港,远眺跑马地,这时赌马尚未恢复
1945年9月,香港,在一座山顶上日军为二战阵亡战士建立的纪念碑
1945年9月,香港,这所原来的医院门口一片荒草
1945年9月,香港,中国美女和孩子在何东夫人纪念堂之晓觉园,这里是香港大学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为女生宿舍。
1945年9月,香港。从陡峭的Shing Hoag街看航行在维多利亚湾的约克公爵号英舰及远处新界地区的群山。
1945年9月,香港。从一处拱门看香港汇丰银行大楼。
1945年9月,香港。皇后大道上的行人。
1945年9月,香港。皇后大道上的行人和车辆。
1945年9月,香港。几个中年的中国女性将一辆装满袋大米车拉动。
1945年9月,香港。街头。
1945年9月,香港。街头鲜花店。
1945年9月,香港。两个中国小女孩和街上的小贩。
1945年9月,香港。印度裔坐在邮局(原文?)门口,背后是日占时期的日本人搞的株式会社协同组香港支店的牌子。
1945年9月,香港。拥挤的人群。
1945年9月,香港。在一栋大楼门口等客的黄包车夫们。
1945年9月,香港。在英国人聚居区卖英文报纸的两个中国女人。
1945年9月,香港。这个漂亮的中国女人在售卖传统的纸扎灯笼和风筝,上面有绘制的中华民国国徽。
1945年9月,香港。这个中国人坐在自家甘冈买的崭新的摩托车上读着当天的中文报纸。
1945年9月,香港大学大礼堂内景,还能看到日本人占领时期对这座建筑物的破坏 1
1945年9月,香港大学大礼堂内景,还能看到日本人占领时期对这座建筑物的破坏
1945年9月,香港大学校门,还能看到日本人占领时期对这所著名大学的破坏
1945年9月,香港皇后大道。卖鱼干的中国小姑娘。
1945年9月,香港皇后大道。一栋中国人聚居的楼房。
1945年9月,香港皇后大道。这是当地中国商人集中的一条街,街面上的人在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易。
1945年9月,香港皇后大道。正在进黑市汇兑的两个中国人。
1945年其他地区
1945年11月,广西柳州,在战争中失去左腿的中国姑娘。
1945年11月,美国华盛顿。新任驻华大使George C. Marshall 将军(右) 与前来送别的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魏道明先生握手道别,他即将启程前往中国。
1945年11月,乡村妇女和孩子们徒步赶赴光复后的城市,那里有联合国难民署提供的战后援助,可以得到按人头定额供给的大米。
1945年11月,中国,二战中印缅战区司令蒋介石向参战中美将军授勋。 1
1945年11月,中国,二战中印缅战区司令蒋介石向参战中美将军授勋。
1945年11月,中国,乡村农民徒步涌向光复后的城市。
1945年12月,中国。难民如潮般涌入城市(这是哪里?),他们在临近水源的地方建立简陋的茅草屋,与背景的富人居住的别墅行成了鲜明的对比。
1945年12月,中国。这是一家大型纺织厂,中华民国工业在战前已经开始腾飞,二战中许多任务厂辗转内迁到西部地区,日占时期留在东部的工厂仍然继续生产。
1945年1月,中国海。美军地狱攻击性轰炸机环绕在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空,正准备切断日军补给线。
1945年6月,美国旧金山。出席联合国筹备会议的中华民国代表顾维钧正在就中小国家权利话题与美国代表Arthur Vandenberg 辩论,他将代表中华民国参加《联合国宪章》的起草工作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其后任中华民国政府驻联合国代表。
1945年8月27日,陕西省延安县,美国驻华大使Patrick Hurley和参赞I.V. Yeaton 造访中共总部,游说毛泽东参加国共和谈,在坐的有国民党方面代表(张治中?)和共产党三巨头的另外两位朱德、周恩来
1946年 上海
1946年5月 上海外滩与苏州河交界处,确切地说是在苏州河上,是在外白渡桥与四川路桥的中间
1946年 上海 中药铺
1946年,上海。葆大参号的店员在用中医专用的秤。
1946年,上海。街头药贩子悬挂的虎皮以表明他的虎骨是正宗的,虎骨在中医理论认为可以治疗风湿病。
1946年,上海。名中医Chen Chu和他自制的虎骨追风酒、文王百子酒,背景是药王孙思邈的画像及上海滩大亨黄金荣赠送的对联。
1946年,上海。名中医Chen Chu在位病人包扎麝香虎骨膏,他的药铺里面有一只活老虎。
1946年,上海。药师Kai Kou-Shao周围的一些动物标本和一只活鸭子,按中医理论所有这些都有某种治疗的意义。
1946年,上海。这家上海较大的老字号中药铺,中国顾客和柜台上忙碌的中药铺和抓药的师傅。
玻璃罐装着昂贵的极品人参
海狗鞭,用于与生育和性有关的病症。
烘干的蛤蚧和蛇皮用于入药。
鹿角和鹿胎,用于增加性功能和保养皮肤。
名贵中药人参,地道的人参药材产自满洲地区。
双头龟,中医认为龟甲碾成粉末可以治疗一些疾病。
银针
珍珠粉,分每两五万元和每两二十万元两个档次。
1946年 上海 白俄苏联
1946年,上海。白俄少女Tamara Melnifoff 在她的美术工作室内,她是一位肖像画家。
1946年,上海。定居上海的俄罗斯人在卧室休息。
1946年,上海。两位在美军基地上班的上海白俄少女。
1946年,上海。苏俄革命时期来到上海的白俄贵族少女在名贵时装店选购高档礼服,这些富有的俄罗斯人在上海过着上流的生活,根本不打算回到苏联。
1946年,上海。苏俄革命时期来到上海的白俄贵族住宅,这两个第二代白俄贵族少女站在私家车前,这些富有的俄罗斯人在上海过着上流的生活,根本不打算回到苏联。
1946年,上海。苏俄革命时期来到上海的白俄贵族住宅内,这个富二代白俄贵族少女Ettie穿着中国丝绸服装躺在她家的高档床上,读者时尚杂志Esquire,她面前是支名贵的波斯猫和时髦的电话,这些富有的俄罗斯人在上海过着上流的生活,根本不打算回到苏联。
1946年,上海。同样是俄罗斯人,驻上海的苏联派驻人员与白俄贵族则判若两人,这是红色俄罗斯人Nadia Oseroff女士,她一脸严肃地站在斯大林画像和苏联国旗下,穿得一丝不苟。
1946年,上海。这位苏俄革命时期来到上海的白俄贵族准备去美国度假,她穿着名贵的皮草坐在人力车上。
1946年,上海。驻上海的俄罗斯人在苏联领事馆内等待领取护照。
1946年,上海。驻上海的苏联派驻人员红色俄罗斯人Nadia Oseroff 从苏联驻沪领事馆官员手中接过一份文件。
1946年 上海云南南路346弄大烟馆
1946年,是汉口。鸦片烟客走出鸦片馆所在的小巷,右边立柱上有“春兰区十八联保”等字样和许多手写的店招。
1946年,中国(具体的城市应该是后面“庆余里”所在的城市)。男子正在准备进入一家鸦片馆。
1946年,中国。鸦片馆里面的卧具、烟具,正在配制鸦片烟。
1946年,中国。鸦片馆里面的烟具,正在烧制鸦片烟。
1946年,中国。鸦片馆女老板和鸦片烟客,正在缴费。
1946年,中国。鸦片烟枪。
1946年 中国青岛
1946年1月9日,中国青岛。美军水兵Joseph Isham正在登陆艇上教中华民国海军水兵。
1946年 其他地区
1946年,中国。LIFE记者经过的一处中国乡村典型人家,在中国乡村的交通要道贩卖当地特产是个不错的活计,这家人在出售自家种植的水果、花生和萝卜,背景是典型的砖瓦房。
1946年,中国。乡村农民学会了骑自行车。
1946年5月,中国。战争已经结束大半年,满目疮痍的中华民国城乡各地急需重建,这是乡村的一处在建桥梁。
1946年 北平
1946年,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办公楼门口,美方代表Raymond R. Tourtillot。这座楼二战前是协和医院,它是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20世纪20年代建造的大型综合医院,设备先进,是中华民国最著名的医院。其建筑宏大典雅,属中西结合的风格。日本侵华战争期间,该医院被华北日军司令部改为日军总指挥部办公大楼。日本投降后未及改为医院,由军事调处执行部借用作为总部办公楼。
1946年,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国军代表团交通处长张六师乘坐吉普车前往办公室。
1946年,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国军代表团交通处长张六师和他的办公室。
1946年,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国军代表团交通处长张六师与美军代表Robert Drake 中校合影。
1946年,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美方代表Colonel 上校在机场与前来迎接的中华民国代表国共双方合影。
1946年,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美方代表Frank J. Culley上校, 他怀中的小狗叫“鸽子”,意思是和平。
1946年,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美方代表Henry Byroade将军,他是美军最年轻的将军。
1946年,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美方代表Raymond R. Tourtillot上校。
1946年,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美方代表Robert Drake 中校。
1946年,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三方人员在机场交谈,居中的是Yao Bui Shih (可能是共军代表饶漱石?)
1946年5月,北平机场。国共双方前来迎接军事调处执行部美方代表Raymond R. Tourtillot,这是他与共产党代表(左,谁?)握手。
1946年5月,北平市。“菩萨” 车夫乐滋滋地和美国女士交谈,他现在是她的导游,讲述这个白鹤嘴里衔着钱(?)的故事,原文或许有误,中国传统道教故事有白鹤衔书。
1946年5月,北平市。北平市第一招待所门口,这是黄包车车夫们在喝大碗茶。
1946年5月,北平市。古老的皇城下等客的黄包车车夫们。
1946年5月,北平市。街道边等客的黄包车车夫们。
1946年5月,北平市。生活惬意的“菩萨” 车夫,他的笑容也感染了LIFE记者。
1946年5月,北平市。四合院门口的合影。
1946年5月,北平市。四合院门口一个穿着传统中国服装,戴着瓜皮帽的市民。
1946年5月,北平市。四合院内的中国功夫,两个汉子正在比划比划。
1946年5月,北平市。四合院内嬉戏的儿童。
1946年5月,北平市。一户北平普通人家的典型居所四合院,爷孙俩都穿着中国传统服装,戴着瓜皮帽。
1946年5月,北平市。一家照相馆内,每一张照片都用相框装裱,又见“菩萨” 车夫。
1946年5月,北平市。这个长得像一尊菩萨的黄包车车夫今天接到一单好生意,这位女士是美国红十字会驻北平办事处职员,她包下这辆干净整洁的黄包车一天,今天是休息日,她将去参观所有古老的京城名胜古迹和购物。
1946年5月,北平市。这个长得像一尊菩萨的黄包车车夫在北平的一处古迹休息,包车的美国女士在游览,他则和LIFE摄影记者攀谈起来,他说着他自己的故事。
1946年5月,北平市。这个长得像一尊菩萨的黄包车车夫正在和美国乘客讲价。
1946年5月,北平市。这个长得像一尊菩萨的黄包车车夫正在用美国产的高档清洁剂擦拭他的黄包车,这辆车是他自己购置的。
1946年5月,北平市。这个长得像一尊菩萨的黄包车车夫正坐在窗口,俨然一尊佛。
1946年5月,北平市。这个长得像一尊菩萨的黄包车车夫坐在自己的车上,累了一天,现在拉车的人是他的舅子。
1946年 北平 建筑古迹
1946年,北平。75英尺高的菩萨。
1946年,北平。Great Western Heaven Temple?寺,已经毁坏的楼阁
1946年,北平。Hsi Chin (西直门?)城楼。
1946年,北平。Wan Shan Tien (这是个神马神仙?)
1946年,北平。Wan Shan Tien庙里各路神仙。
1946年,北平。yellow temple(黄寺。达赖和班禅的行宫,塔是乾隆时期的)内建于明代的宝塔。
1946年,北平。白云寺道士 1
1946年,北平。白云寺道士
1946年,北平。白云寺道士。
1946年,北平。碧云寺创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其金刚宝座塔建于明代,共八座,这是其中一座。
1946年,北平。从太和门看紫禁城。
1946年,北平。大钟寺。
1946年,北平。东岳庙,惩罚坏人。
1946年,北平。东岳庙内,文臣武将。
1946年,北平。东岳庙内,显示一个做坏事的人受到扯下肠子的惩罚。]
1946年,北平。鼓楼上的鼓。
1946年,北平。欢喜佛。
1946年,北平。皇城Tuan suen (这又是那座门?)门。
1946年,北平。跨越北海链接白塔寺的桥The Centipe de Bridge (永安桥)
1946年,北平。喇嘛
1946年,北平。喇嘛教妙应塔,俗称白塔。
1946年,北平。雷公庙。
1946年,北平。连绵不断的城墙。始创于元代,建成于明代,沿用于清代至民国,经历了七个世纪之久,城墙周长60里,墙基宽24米,墙高8米,全部为板筑的夯土墙。现古城墙已不见踪影。
1946年,北平。龙王庙。
1946年,北平。龙王庙。1
1946年,北平。马可波罗桥(中文叫卢沟桥),建于十二世纪,桥栏杆上雕刻有许多精美的石狮子。
1946年,北平。马可波罗桥桥头的大理石立柱和碑刻,它被认为是北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
1946年,北平。弥勒佛。
1946年,北平。妙应寺,俗称白塔寺,始建于元代,原名「大圣寿万安寺」,寺内的白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
1946年,北平。妙应塔建在北海中一个岛屿上。
1946年,北平。前门大街。
1946年,北平。圣约瑟夫天主教堂
1946年,北平。太和门前的马路和桥。
1946年,北平。天坛。
1946年,北平。天坛。1
1946年,北平。天坛回音壁。
1946年,北平。天坛祈年殿。
1946年,北平。卧佛寺。
1946年,北平。五塔寺。
1946年,北平。新华门。
1946年,北平。玉泉山大理石塔基上的佛像。
1946年,北平。玉泉山大理石塔基上的佛像。1
1946年,北平。玉泉山华藏塔和玉峰塔。
1946年,北平。玉泉山琉璃塔。
1946年,北平。玉泉山妙高塔。
1946年,北平。紫禁城的午门
1946年,北平。紫禁城神武门,宫城之北门。
1946年 南京 蒋介石
1946年,南京。蒋介石官邸憩庐,茶具。
1946年,南京。蒋介石官邸憩庐,读报。
1946年,南京。蒋介石官邸憩庐,会客厅墙上悬挂的香港油画。
1946年,南京。蒋介石官邸憩庐,与美军将军Adrian Carton De Wiart (右) 和美国驻华大使Odlum (左) 会晤品茶。
1946年,南京。蒋介石官邸憩庐,与宋子文在书房合影,背景是古老的中国篆字书法。
1946年,南京。蒋介石在官邸憩庐书房看书,背景是中国花鸟画。
1946年6月,南京。蒋介石的官邸憩庐,读报的蒋介石。
1946年6月,南京。蒋介石的官邸憩庐,蒋介石肖像。
1946年6月,南京。蒋介石的官邸憩庐,蒋介石与宋子文。
1946年6月,南京。蒋介石的官邸憩庐,美军将军Adrian Carton De Wiart (右)和大使馆Odlum(左)。
1946年6月,南京。蒋介石的官邸憩庐,他收藏的瓷器。
1946年6月,南京。蒋介石的官邸憩庐,他自己的画像。
1946年6月,南京。蒋介石的官邸憩庐,写字的蒋介石。
1946年6月,南京。蒋介石的官邸憩庐,一位香港画家赠送的油画,迫于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蒋介石无法收回香港,这是他心中的痛。
1946年6月,南京。蒋介石在他的官邸憩庐书房。
1946年6月,南京。这是还都南京后的蒋介石官邸-----“憩庐”,岗哨。
1946年6月,南京。这是还都南京后的蒋介石官邸-----“憩庐”,卫兵。
1946年6月,南京。这是还都南京后的蒋介石官邸-----“憩庐”。
1946年6月,南京。这是还都南京后的蒋介石官邸-----“憩庐”内,蒋介石、宋美龄伉俪。
1946年6月,南京。这是还都南京后的蒋介石官邸-----“憩庐”内,他的侍从武官上校Shen Chang-Luan (左), Peter Lee (中), W. T. Wu (右二) and 中校 K. C. Shah (右)及私人医生 Lee Wei-Kuo (左二)。
1946年 四川
1946年,四川。壮丽的扬子江大峡谷(三峡地区),蜿蜒的群山及云遮雾绕的河谷。
1946年,四川云阳县。扬子江边的张飞庙。
1946年,中国瞿塘峡。
1946年,中国三峡(具体是哪个峡谷?名字?)
1946年,中国三峡(具体是哪个峡谷?名字?)1
1946年,中国三峡(瞿塘峡)
1946年,中国三峡(是不是奉节白帝城?)
1946年,中国三峡地区。扬子江中的帆船,河边渔夫。
1946年,中国西陵峡。
1946年,中国扬子江大峡谷。
1946年,中国扬子江大峡谷。?山
1946年,中国扬子江大峡谷。江边凌空栈道。
1946年,中国扬子江大峡谷。江边凌空栈道和孤独的行人。
1946年,中国扬子江上游。 纤夫。
1946年3月,四川万县。扬子江边绝美的风景,这座古老的石拱桥从清朝起就为西方人熟知,女人们悠闲地在清澈的河水中盥洗衣裳。
1946年3月,四川万县。战争结束后恢复宁静,这是中国市民在河岸上洗衣服,万县位于扬子江上游地区,是重庆到湖北之间最大的中心城市,从江边进入市区得爬上这多达218梯的石梯路,因为在洪水来临的时候扬子江将上升20英尺之高。
1946年 巴黎
1946年,巴黎。参加和平会议的中华民国代表团成员走出罗浮宫,这是中华民国驻法大使Tsien Tai (右) 和代表团团长王世杰 (右二)
1946年,巴黎。参加和平会议的中华民国代表团在法方人员陪同下参观罗浮宫,这是名画蒙娜丽莎。
1946年,巴黎。参加和平会议的中华民国代表团在法方人员陪同下参观罗浮宫。
1946年10月10日,巴黎。联合国巴黎和平会议上,美国代表James F. Byrnes (中左) 在发言前向这次会议的公推的主席国中华民国政府代表Quo Tai-Chi转身致意。
1946年 抚顺
1946年4月,抚顺。二战中的防空洞周围已经堆满了煤渣。
1946年4月,抚顺。抚顺煤矿苏联总工程师Michailovitch Zezukevitch与按联合国决议前来接收的中华民国代表Lo Yung Nian谈判,满脸的不愉快。
1946年4月,抚顺。抚顺煤矿已经被苏联人接管并将煤炭源源不断地送往苏联,这是苏联总工程师Michailovitch Zezukevitch,他背后是一副油画,画着一个苏联女人的画像,她手里抱着一只小猫。
1946年4月,抚顺。抚顺是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产地,这是现代化的大型矿山,煤炭在钢结构的坡道被卸下到落料口,载重汽车在落料口下面等待装卸。
1946年4月,抚顺。还没被苏联人抢劫的一个巨型机器设备,它是由日本三菱重工生产的。
1946年4月,抚顺。郊外田野,远处是铁路和运煤专列。
1946年4月,抚顺。进入矿区的一座特大桥。
1946年4月,抚顺。煤炭管理委员会总部大楼前,前来办理接收的中华民国代表正在与苏联人交涉,门口悬挂着中华民国和苏联的国旗。
1946年4月,抚顺。煤炭管理委员会总部大楼书写的汉字是”欢迎接收委员“,这座由苏联人管理的中国第一大露天煤矿即将回归中华民国。
1946年4月,抚顺。美国海军上尉Chao Kung Wu
1946年4月,抚顺。一家大型发电厂。
1946年4月,抚顺。一家大型油页岩工厂和周围的露天煤矿全景。
1946年4月,抚顺。一家工厂的日本经理人Tanimura。
1946年4月,抚顺。一家特大型的煤化工工厂,从煤炭中分离的油脂植物剧烈燃烧,浓烟滚滚,右下角是这家工厂的苏联工作人员。
1946年4月,抚顺。一家特大型的煤化工工厂,冷凝塔下日本长谷川株式会社创办人的雕像,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这个煤炭页岩干馏工艺冷凝分离法的著名企业家。
1946年4月,抚顺。一位举着日本式步枪的士兵在看守露天煤矿挖掘现场。
1946年4月,抚顺。油页岩工厂大门的岗哨和碉堡。
1946年4月,抚顺。原日本长谷川株式会社开办的大型煤化工厂门口,中华民国接收委员与苏联管理人员一同进入工厂清点物资。
1946年4月,抚顺。这里是全球最大的露天煤矿矿坑。
1946年5月,抚顺。Cy Cheng(谁?)将军
1946年5月,抚顺。俄国佬撤离之前毁坏了这家煤炭厂。
1946年5月,抚顺。俄国佬撤离之前毁坏了这家煤炭厂没给中华民国留下任何有用的机器和设备。
1946年5月,抚顺。俄国佬撤离之前毁坏许多厂,将有用的搬离回国,没给中华民国留下任何有用的机器和设备,这是原来满洲国最大的铝厂。
1946年5月,抚顺。俄国佬撤离之前毁坏许多厂,将有用的搬离回国,没给中华民国留下任何有用的机器和设备,这些工厂被迫停业,远处的工业区烟囱不再冒烟。
1946年5月,抚顺。富人区别墅前的街垒,苏联人撤离后,南满洲地区城市由国军接管,但广大农村被共军控制,双方剑拔弩张。
1946年5月,抚顺。几个苏联人走上卡车,中华民国政府提供他们返乡所需交通工具并派军警护送到火车站。
1946年5月,抚顺。几个苏联人走在站台上,准备打电话回国给亲友,他们即将离开这座城市。
1946年5月,抚顺。十字路口的碉堡,苏联人撤离后,南满洲地区城市由国军接管,但广大农村被共军控制,双方剑拔弩张。
1946年5月,抚顺。市政府官员们在商量接收计划。
1946年5月,抚顺。苏联军人和家眷开始撤离这座城市。
1946年5月,抚顺。学校里煤渣上垒砌的制高点的碉堡,苏联人撤离后,南满洲地区城市由国军接管,但广大农村被共军控制,双方剑拔弩张。
1946年5月,抚顺。一大群苏联人在火车上,他们都将回国。
1946年5月,抚顺。一个苏联技师病怏怏地坐在车厢内,周围是负责遣送他们的中华民国士兵。
1946年5月,抚顺。原来苏联专家居住的别墅,现在已经人去楼空。
1946年5月,抚顺。在火车上的一户俄国人家庭。
1946年5月,抚顺。中华民国士兵在看护一门战后留下的日本火炮。
1946年5月,抚顺。中华民国顺利接收抚顺煤矿,这是苏联方面留下来办遗留问题交涉的上尉J. Babaitzeff和上校K. Kamardin